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洪琳娜
[导读]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洪琳娜
        杭州市萧山中医院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已经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可入组参与实验,而且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感,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前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晨僵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也更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穴位贴敷;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前言: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尤其是在阴雨天气时疼痛感更加强烈,早晨起床时也会伴有晨僵问题,会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并拉低其生活质量。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因患者血气不畅、炎症反应强烈导致。目前中医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多采用穴位贴敷,以此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本次实验中便探析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中共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实验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经临床调查研究患者均符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而且未合并有骨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情况,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签字,可入组参与实验。同时在入组后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中包括有36例男性和24例女性,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62.63±2.24)岁,病程在0.5~8年间,在平均病程(4.52±0.63)年。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于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①健康宣教:许多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知较浅,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受到该病症的影响,生理、心理均有较大损害。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健康内容,促使其可以加深对该病症的认知深度。②饮食护理:告知患者禁止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豆制品等营养的摄入量。
        观察组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贴敷治疗时,要重视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要选择50g延胡索、莪术、当归、牛膝、威灵仙、独活、伸筋草、艾叶,30g没药、生马钱子、生川乌头,将药材进行研磨处理,最终呈药饼形状。选取承扶穴、委中穴、肾俞穴、气海穴、环跳穴、阳陵泉穴作为贴敷穴位,连续贴敷8h。同时贴敷后要告知患者不可抓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晨僵时间等恢复情况,同时也要统计护理有效率。
        护理有效率主要使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评估标准。显效: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趋势。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用SPSS20.0,使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X2检验,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恢复情况分析
     
        使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观察组,其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2.2 护理效果对比

        由表2来看,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非常大,该病症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在前期患者症状浅显,容易被忽视,而随着病情的加剧,患者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而且关节活动能力会严重下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中医疗法,在中医范畴中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因风寒湿邪、肝肾亏虚导致,使得患者机体各关节均会出现炎症反应,临床治疗难度较高[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常用疗法效果不佳,仅能够缓解其疼痛感,但持续性效果不佳,患者往往会有较高的复发率,可谓是“治标”,并无治本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对治疗、护理的要求非常高,而当下对于该病症可使用中医疗法,本次对照实验中便于观察组中使用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通过将延胡索、莪术、当归、牛膝、威灵仙、独活、伸筋草、艾叶、没药等多种药材制成药饼状,然后对承扶学、阳陵泉穴、委中穴等穴位进行贴敷,据实际应用来看,该疗法效果极佳,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效,如实验结果中表1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晨僵时间等指标分别为(1.55±0.34)分、(4.22±0.51)分、(17.32±3.11)min,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而且如表2有效率统计来看,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3.33%,反观对照组仅为73.33%,(P<0.05)。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非常严重,通过对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可显著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2]。
参考文献:
        [1]彭玉昕.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6):138.
        [2]肖丽萍,曾伟刚,程珍.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中医护理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7):114-116.

        作者简介:洪琳娜(1992.02)女;籍贯:浙江省杭州市;职称: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穴位贴敷中医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