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的个案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 蒋燕萍
[导读] 人们因受到生活、工作等压力的影响,极易引起精神类疾病,而焦虑性神经症属于常见的精神病
        蒋燕萍
        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112
前言
        人们因受到生活、工作等压力的影响,极易引起精神类疾病,而焦虑性神经症属于常见的精神病[1]。该疾病属于情绪障碍,会表现出反复性、持续性失眠、焦虑、易怒等等症状,焦虑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高低有一定的影响[2]。对于该疾病患者来说,若是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使得其精神负担加重,生活质量降低,并且也会导致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严重者会有自残等过激行为出现。本研究以1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为例,对心理护理在焦虑性神经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研究以1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70岁,由于反复性情绪不稳五年,伴头痛、夜间睡眠质量差半个月,于今日到我院就诊。初步诊断:颅底凹陷症;焦虑障碍;患者于五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慌、心情不稳、烦躁、胸部与双上肢有烧灼感,偶有头晕现象,被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经舒必利、西酞普兰等药物进行治疗后,效果尚可,但是由于自行停药之后导致之前症状再次复发,便今日到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入院后睡眠、饮食、精神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为发生明显变化。
1.1.1病史摘要
        病史采集时间:2019年6月~12月。
        既往史:患者体质良好,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疾病,否认有伤寒、肝炎等传染类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个人史:无。
        婚育史:已婚,已育。
1.1.2护理评估:
        精神检查:定向力正常,未引出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未伴有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自知力完整,行为意志减退。
        实验室检查:(1)头部CT、脑电图均正常;(2)B超、心电图结果均正常;(3)心理状态中度异常。
1.1.3护理问题
        (1)睡眠形态紊乱:与入睡困难、早醒和情绪焦虑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情绪焦虑引起的摄入不足有关。
        (3)个人应对无效:与情绪焦虑、精力不足等因素有关。
1.1.4护理目标
        1、确保患者病情症状较护理前可以得到改善,减轻乏力症状,坚持用药。
        2、增强心理护理,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
        3、患者可以对疾病症状表现,以及和内心冲出关系正确认识,使其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疾病。
        4、引导患者可以均衡的摄入营养食物,保障营养状态正常。
        5、改善患者睡眠,可以按时入睡,且可以达到掌握自我应对失眠方法的目的。
1.1.5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引发因素、发生机制等,确保患者的担忧可以得到明显减轻。告知患者应该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对待失眠症状,不对自身情绪刻意控制,引导患者将自身存在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同时告知患者科学饮食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了解其饮食爱好,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告知其治疗期间避免营养摄入不足。 (2)支持性的心理护理:仔细且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引导患者将自身的内心感受宣泄出来。了解患者的个人心理特征,为其制定个性化心理疏通方案,将患者对临床护理、治疗的配合性提升。(3)生活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有目的的交流,了解其日常个人兴趣爱好,给予患者一些生活小任务,使其通过开展生活任务,将自身注意力分散。带领患者参与到画画、唱歌等活动中。引导患者释放进行运动训练,将其注意力转移,确保其生理方面的疲劳感可以得到提升,以提升其睡眠质量。 (4)引导患者参与家庭活动:告知患者将社会、家庭角色扮演好,使患者能够了解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使得其可以多给予他人关心,并且患者家属应多予以患者更多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5)音乐疗法:患者在准备睡觉前,为其播放轻音乐,开展音乐疗法,使用讲述指导语、播放催眠音乐等方式, 使得患者可以确保心理、生理保持放松状态。
1.1.6护理评价
        患者睡眠得到改善,内心痛苦、烦躁、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可正常与他人接触。
2.结果
        (1)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由护理前的57分、55分降低到护理后的42分、41分。
        (2)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可以积极参与到运动、家庭活动、营养补充当中。
3.分析讨论
        焦虑属于不愉快的一种内心体验,患者发病后内心十分紧张不安[3]。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患者,心理特点会表现出持久、过度的忧虑、烦躁不安、对于日常琐事非常焦虑,并且对四周事物比较紧张、敏感。对于该疾病患者会表现出持久且过度烦躁忧虑症状,同时对四周的事物较为紧张、敏感。因此为帮助患者改善上述症状,需要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生活方面的帮助,并保证与患者心理需要相符,可以使患者心境维持在舒坦、平静的状态。且重视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得其可以对疾病正确认识,让其对疾病神秘感消除,能够提升其自我调节心理感受的能力,树立战胜病魔信心。将患者家属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给予患者一定的体贴、关心,协助患者将实际存在的问题解决,使其可体会到自身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通过引导患者参与到家庭活动中,且扮演好自身角色,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给予的温暖,最终可以达到改善不良情绪的目的[4]。刘文红等[5]将心理护理用到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本次研究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以1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改善。
4.总结
        分析并总结本院以往收治的4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得出患者心理状态可影响到疾病治疗效果。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而为了将上述影响因素减少,合理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心理护理属于一种将患者作为核心点的干预模式,确保护理内容更符合患者需求,最终护理效果更加理想,将心理护理干预用到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当中,可帮助患者将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改善,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范芳艳,刘佳.焦虑性神经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250+253.
        [2]李芳华,赵丽云.优质护理干预在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75-276.
        [3]程晓霞. 支持性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效果探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v.20(21):165-167.
        [4]周丹.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0):224-225.
        [5]刘文红,刘怡,宋婷婷,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4):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