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争蓉 王艳
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在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讨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精神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接受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结束治疗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可控行为的次数。结果:常规护理组的治疗配合度显著低于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不可控行为发生的次数远高于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结论:护理人员针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护理是非常必须要的,显著促进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在临床范围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引言:精神科是医院众多临床科室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科室,精神科患者的情感、认知、行为等都与其精神症状密切相关,因此,精神科患者意外发生的几率非常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直接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且患者出现不可控行为的几率非常高。医护工作者全面分析了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对治疗过程中潜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了有效防范,这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本文围绕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展开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精神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接受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婚姻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并不具有显著差异,可以参与本次研究,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支持本次研究,并在研究开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安全隐患分析
从患者方面来分析,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大多具有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在疾病的影响,患者出现各种自残行为的几率非常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自身安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并不能24小时全程陪护患者,所以,患者住院期间很可能会发生伤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在自身疾病的影响下,精神病患者还会对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护理人员是和精神病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当患者疾病发作时,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很可能就会受到伤害。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出现外逃现象,就会给周围的居民造成安全威胁。
从护理人员方面来分析,有些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与精神科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少。由于患者为威胁到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护理工程中,护理人员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护理工作开展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工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护理人员并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难以有效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精神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外,还要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方式,当患者出现不可控行为时,必须要实施有效的干预,以免出现患者自残行为或伤害他人的行为。现阶段,大部分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并不能准确辨别疾病的类型与特点,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缺少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当患者发生不可控事件时,难以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甚至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规护理技能不熟练的问题。
从医护沟通方面来分析,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是与其接触最多的人,护理人员如果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将会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有效的帮助。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为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帮助,避免因用药用量问题而导致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1.2.2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第一,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能力。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熟练度,熟练度越高,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越少。
护理人员有效运用精神科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护理人员准确分析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在结合患者病情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当患者出现不可控行为时,能够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精神科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及时观察、发现精神科患者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给予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所以,精神科护理人员要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更多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能力,为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第二,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非常多,不仅要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还要对患者的人数进行清点,以防止发生患者外逃的问题,还要完成接诊工作,患者的入院及出院交接工作等等。因此,制定完善的制度,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还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规范的护理流程,有助于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缩减。严格依照护理流程来开展护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第三,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事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女性居多,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当患者有不可控行为发生时,护理人员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这将直接影响精神科患者的情绪,进而增加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护士长在排班时,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经验欠缺的护理人员进行搭配,以促进护理人员能力的提升。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愉悦的情绪,这将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加高质量的开展护理工作。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当患者发生不可控事件时,能够及时帮助护理人员共同来进行干预,这将大大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第四,积极打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处于干净、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中。同时还要观察对隐藏于治疗环境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处理各种安全隐患。比如说,护理人员为入睡的患者升起病床防护栏,防范患者坠床隐患的发生。
第五,有效防范患者的自伤行为及伤人行为。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的疾病,同时树立正确的观念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出现自伤的概率。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操作时,要合理防治危险性物品,避免危险性物品出现在患者活动的范围内,对各种护理工具进行及时整理,这将大大减少患者自伤的概率。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当患者有不正常行为时,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观察患者的活动,避免出现患者和他人之间发生冲突,减少患者伤害他人情况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常规护理组的治疗配合度显著低于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p<0.05。
2.2常规护理组患者不可控行为发生的次数远高于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针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护理是非常必须要的,显著促进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在临床范围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雨.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153-155.
[2]张芳.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111-112.
[3]李林玲.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03):209-210.
作者简介:黄争蓉,女,云南保山人,汉族,198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究方向;护理和心理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