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五级法早期康复的护理价值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邵长梅
[导读] 目的:评价五级法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价值
        邵长梅
        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266600
        【摘要】目的:评价五级法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价值。方法:向研究中纳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样本量为78例,进行随机分组,一般组、试验组各39例,予以一般组常规护理,应用五级法对试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评价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住院期间的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GQOLI—74评分相较于一般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五级法早期康复,能够辅助疾病治疗,降低病人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五级法早期康复;并发症;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障碍所导致的心肌损伤性疾病,在我国临床上较常见,且发病形势正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而日益严峻。由于该疾病具有病危急、病死率高的特点,现阶段已成为导致我国人群总体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故开展该疾病的相关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实践研究,旨在明确五级法早期康复在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一年间(1月31日~12月31日)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纳入研究,均为初诊病人,未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通过抽签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试验组和一般组,两组例数相同。试验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3~82(69.78±3.33)岁。一般组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55~81(70.01±3.39)岁。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病人各项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结果均为P>0.05。研究对象家属事先对研究知情,自愿让病人参与研究。
1.2方法
        本研究中,一般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休息、饮食、用药指导等。试验组除必要的基础护理措施外还接受五级法早期康复,具体内容为:①A级:该级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为病人发病后1~2d,护理人员要求并监督病人保持绝对卧床休息。②B级:该级康复护理实施的时间为病人发病后2~3d,继续监督病人卧床治疗,可将病人床头抬高30~45°。③C级:该级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为病人发病后3~4d,护理人员将病人床头抬高50~70°,病人可独自进餐,护理人员必要时给予帮助。④D级:该级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为发病后4~5d,护理人员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机体活动,协助病人下床如厕。⑤E级:该级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为病人发病后5~6d,护理人员协助病人下床进行适当活动。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病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予以病人针对性心理疏导。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讲解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及疾病相关知识,嘱咐病人家属多鼓励病人,多给予病人支持,帮助病人健康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为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为GQOLI—74,该问卷中的74个条目分属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四个评价维度,标准分为100分,评分的由高至低表示生活质量变差。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进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期间的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
        见下表中数据,住院期间的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这一指标明显为一般组更高,且与试验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组间比较
        见表2所示,GQOLI—74评分在护理前,试验组和一般组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在护理后则显示P<0.05,后一时间点试验组明显更高。

3讨论
        近年来,不断有国内研究学者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疾病治疗及康复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促进病人肠道蠕动、改善病人机体营养状态、缓解病人心理压力等[2]。五级法早期康复为近年来心内科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康复护理模式,关于其护理价值尚存在争议。为明确该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价值,本研究将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住院期间的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一般组。由此得出,五级法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护理价值。五级法早期康复并不是单纯的在病人发病后的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而是在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疾病特征的基础上,并结合经实践验证过具有科学性的护理证据来采取护理措施,虽然在整体上具有常规的特点,但具体实施内容的针对性较强,故可以进一步改善病人的护理效果[3]。
        综上所述,五级法早期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多重积极作用机制,对病人疾病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五级法早期康复的护理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85.
        [2]张瑶.五级法早期活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4):226-228.
        [3]韩培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