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普芳
宜兴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江苏省宜兴市 214200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的职业威胁因素以及自我防护的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感染科护理人员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比较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前后这38例护理人员风险施加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威胁因素有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化学因素。采取自我防护措施之前护理人员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比采取措施之后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自我防护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感染科;职业危险因素;自我防护;风险事件
感染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其中病人病情复杂且严重,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会由于治疗难度、治疗安全性等因素变得非常大,因此需要进行合适的干预措施减少护理人员的感染率[1]。本文就此选取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感染科护理人员3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的职业威胁因素以及自我防护的对策,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感染科护理人员38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均为女,年龄为21岁至41岁,平均(30.25±2.46)岁,护理经验小于3年的有8例,大于3年小于5年的有15例,大于5年的有10例,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有15例,大专及中专的有23例。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无变化,因此干预前后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职业威胁因素调查表,该表的设计参考了《国际职业暴露数据库》,根据调查表的结果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心理因素,指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看法以及自身工作压力,生物因素,指病原体,物理因素,指血液污染、粉尘、锐器伤害等,化学因素,指化学剂对身体的伤害[2]。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自我防护对策,具体为:(1)对于心理因素,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可以开展业余活动与会议,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2)对于生物因素,可以为护理人员进行疫苗的接种,完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戴好防护用具,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对于物理因素,完善制度使护理人员戴好防护手套,当发生锐器受伤时,马上脱掉手套,并同时向靠近心脏一端进行血液的挤压,然后使用流动水以及肥皂水冲洗,冲洗时间为10分钟,完成消毒,戴好口罩与帽子避免粉尘伤害。(4)对于化学因素,护理人员要戴好防护护具,并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存放化学物品时要按照要求进行标识,密闭存放。
1.3评价标准
比较护理人员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前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风险事件包括病毒感染、血液接触、化学伤害以及锐器伤害。
1.4统计学计算
所有数据代入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算。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运用t计算;以(%)表示计数资料,并运用x2计算。若最后结果P值在0.05以下(不含),则可证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之前护理人员发生病毒感染8例(21.05%),血液接触13例(34.21%),化学伤害13例(34.21%),锐器伤害16例(42.11%),采取自我防护对策之后护理人员发生病毒感染0例(0.00%),血液接触1例(2.63%),化学伤害1例(2.63%),锐器伤害2例(5.26%)。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
3.讨论
感染科中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都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医护人员和患者会有比较近距离的接触,因此可能会发生通过病原菌、血液等方式传播的感染,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非常巨大,容易引起其负面情绪[3]。对其职业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自我防护对策,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操作安全性等,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经过本文研究表明,38例护理人员通过职业威胁因素分析并采取自我防护对策后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充分说明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自我防护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蕾.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J]. 饮食保健,2019,6(52):235.
[2]李明明.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4):113-114.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21.04.045.
[3]罗利.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探究[J]. 健康必读,2019(3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