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闰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血液科感染患者为参考目标,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比组采取传统护理,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每项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比组,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有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实施在血液科感染患者护理中,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并减少血液科感染发生率,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此模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血液科;护理效果
血液科属于院内重要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均为白细胞疾病、淋巴瘤、红细胞疾病、凝血疾病等,由于此类患者伴有血液及骨髓和淋巴异常等,需患者长期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在治疗期间会造成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患者产生院内不同感染等情况,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威胁[1]。因此,文章抽取血液科收治的76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预见性护理实施在血液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固定在2019.2--2020.5期间,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均为观察组,对比组,每组分38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1:17,患者周岁范围在21--74岁,平均年龄(47.50±2.64)岁,对比组男女比例22:16,患者周岁范围在22--76岁,平均年龄(49.00±3.24)岁,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伴有高危感染因素,例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抗生素治疗等,且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家属也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非血液系统感染性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哺乳期患者,排除中途退出和临床不全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无任何意义(P>0.05)。
1.2方法
临床上对比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预防感染等。观察组则在对比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危险因素评估,血液科感染危险因素有很多,分别包括疾病本身、创伤性操作、化疗药物副反应、健康知识缺乏、病房条件等,由于此科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遭受影响,以及长期治疗的需要,会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比较弱,另外,增加院内血液科感染发生几率有以下几点,如无菌技术操作不当、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消毒等管理不到位等。第二,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掌握血液疾病特点,并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而详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同时对患者身体耐受性及自理能力和疾病认知度展开评估,随后制定预见性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监测患者具体感染征象,且查看患者白细胞水平变化状况,确保早发现,早进行预防等。第三,饮食与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制定合理膳食,每天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摄入,使患者营养保持均衡,从而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另外,告知患者要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等,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讲解过往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自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打扫病房期间,需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在必要条件下要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同时要宣传好卫生、口腔、皮肤、肛周等护理工作,明确护理重点,按照医嘱应用抗感染药物,并全程监护患者,若发现有异常情况需立即处理。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png)
2.2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感染有2例,总感染率为5.26%(2/38),对比组发生感染有12例,总感染率为31.58%(12/38),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8.7558,P=0.0031)。
3.讨论
临床上血液科收治的患者种类较多,且患者病情也比较复杂,而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极易诱发出现诸多并发症,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同时增加护理工作难度,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临床护理的不断进步,经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模式,现阶段以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取得显著效果[2]。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在血液科感染患者中,便于提前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随着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护理干预,全面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工作内容落实,重点关注每个护理环节,尽最大限度满足每位患者需求,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安全度过住院治疗阶段和护理期,提高患者预后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3-4]。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实施在血液科感染患者护理中,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并减少血液科感染发生率,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此模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殷莹莹.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的预见性护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5):43-44.
[2]樊英英,赵娟.急性白血病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0,7(23):129-130.
[3]郑景.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MTX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108-109.
[4]余洪.预见性护理对血液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8,17(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