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杨晓娜
[导读]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手术实施前后采取优质护理所产生的临床应用效果
        杨晓娜
        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 共和 813000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手术实施前后采取优质护理所产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可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长,提高住院质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围术期;优质护理;疗效分析
引言
        腰椎间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等腰椎间盘各部分有退行性改变,尤其是因含水量降低导致髓核蜕变、椎节失稳松动,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损处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有腹压增加、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严重者可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典型症状有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一般体征有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骶棘肌痉挛。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方式加以治疗。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100例患者,确保其病历资料完整,知情且签署同意书。将100人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50人,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6.17±2.15)岁,男性28人,女性22人,病程0.7-1.3年,B组50人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5.31±1.78)岁,病程0.9-1.2年。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均利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差异值ρ>0.05,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为:存在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者。将既往腰椎骨折者、器质性病症者、不配合医护工作开展着排除在外。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就手术简要过程、术中注意事项做好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去除术前心理恐慌。术前3天对患者体位指导,帮助其进行床上排便练习。除局部麻醉患者外,其余患者需12小时禁食,4h禁饮水。全麻或腰麻患者如能自解大便,可不灌肠。手术前晚按医嘱给患者服用安眠药,注射术前针或口服药,常规肥皂水清洁灌肠、防止术后肠胀气,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使其保证充足睡眠。术前一日做好备皮、备血和药物过敏试验。术日清晨取下患者随身配饰和义齿,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监护仪等物。
2.2 术中护理
        帮助患者保持俯卧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无误后,构建静脉通路,实行侧围入路,将椎板间隙打开。后入路患者则于其耻骨下、胸部下垫软枕。根据X光指引找到病变椎体并予以标记,将手术铺巾消毒后放置再配合局部麻醉的实施,于手术切口处贴上一次性手术贴膜。将椎间孔镜显示系统、射频电极、输血设备相连接。在手术进行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3 术后基本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脉率和体温等。进行护理评估,明了术中施行麻醉方式、术中处理、出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和用药情况,安置何种引流管和部位、作用等。观察患者神志和瞳孔、皮肤颜色、末梢血运和排尿情况。因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略微升高,但一般低于38℃,术后1-2天可恢复正常。评估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肢体运动和感觉综合判断麻醉是否苏醒和苏醒程度。

术后搬运时翻身检查全身皮肤,从上到下固定好各种导管,打开腹带检查切口敷料。安置好病人体位,整理床单,盖保暖被,放置床挡,填写输液卡。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利于血液循环和病人呼吸,增加肺通气量;使腹肌松弛,减轻腹壁切口张力,使炎性渗出物流至盆腔,避免形成膈下脓肿。每隔15-30分钟测一次生命体征,待稳定后1小时测一次。为防止舌后坠,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排痰和肺扩张,勤翻身,痰液粘稠则给予雾化或吸痰。为防止坐起或站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可适当输液,留置胃肠减压管,保持胃管通畅,确保减压有效。术后3-4天仍无肠蠕动,遵医嘱给予开塞露、肛管排气或灌肠。为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尤其是昏迷病人,口唇干裂则涂甘油保护,保持口腔卫生。
2.4 伤口护理
        为保持伤口处于干燥清洁状态,需观察切口和引流情况,敷料固定程度,分泌物性质,有无渗血渗液现象,是否已被感染,保持引流管畅通。出现红肿热痛表面切口有感染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清洁手术刀口一般1-2天更换一次敷料,出现感染者根据其自身情况适当缩短更换间隔时长。
2.5 营养护理
    待患者清醒后,无恶心呕吐等现象则先给予流质食物,后改为半流质或普食。增加饮水量防止尿路感染。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禁烟、酒。高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推荐以米类稀饭搭配切碎蔬菜叶。缓解期多吃含钙质和蛋白质食物,如鱼肉、瘦肉、牛奶等,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糖类食物。
2.5 并发症护理
        因术后留置导尿管或长时间卧床导致发冷发热、肾区疼痛 、尿频、尿急、尿检有红细胞和脓细胞发生尿路感染,要及时处理尿潴留、保持尿液通畅、多饮水,插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适当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血管反复穿刺置管或输注刺激性强药物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表现为小腿腓肠肌疼痛和紧束感,继之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下肢浅静脉发红,变硬有明显触痛,常伴随体温升高。应停止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以50%硫酸镁湿敷,严禁按摩因为会导致血栓脱落致肺栓塞。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堵塞支气管,术后疼痛、腹部绷带包扎过紧等会导致肺不张,表现为术后发热,呼吸加速,叩诊呈现浊音或实音,听诊有局限性湿性罗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继发感染时则T淋巴细胞明显上升,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升。因此护理中需防止呕吐物误吸和过紧包扎。为防止褥疮则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更换。长期卧床者则以软垫置于受压部,及时变更体位适当按摩。为防止神经根粘连。需待麻醉效果完全褪去在镇痛措施辅助下指导患者训练,首次将腿部抬高25°,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高度,下肢在活动中会带动神经根移动,防止粘连。
2.6 功能训练
        手术7天后开始锻炼腰腹肌,进行拱桥式运动,以3点或5点支撑运动在病床上练习抬屁股动作进行伸腿勾脚锻炼,防止双侧下肢关节僵硬,坚持每天3次,每次50下。
3 结论
        经过分析得出,A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为10%(5/50),护理满意度为95%,住院时长平均为13.2d,B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为24%(12/50),护理满意度为81%,住院平均时长18.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中较复杂的一种病症,结合患者术后多种并发症出现可能情况看,护理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围术期要从多角度入手,配合饮食和康复训练,提高预后效果。综合看,对患者进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敏, 吴文聪, 陈琳. 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20(12).
        [2]石静. 探讨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 2020(1).

        作者简介:杨晓娜(1987-),女,青海人,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