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婷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与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实施对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从中选取110例。采取随机法分组,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5例,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组老年患者加行心理护理、认知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心理状况、遵医行为。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7.05±1.20vs8.50±1.30)差异显著,P<0.05;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25.50±2.20vs40.50±3.50分)差异显著,P<0.05;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23.20±2.05vs40.20±3.20分)差异显著,P<0.05;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依从率(96.36%vs78.18%)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阶段患者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表现。心理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认知行为干预;老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心理状况;遵医行为
本文就我院2020年3-8月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为例,总结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3-8月,均为>60岁的睡眠障碍患者,总计110例。参与患者意识清楚、具备配合能力,患者近期未使用影响睡眠质量药物,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语言与认知障碍等情况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申报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n=55):其中,男28例、女27例;患者年龄62-76岁,平均(69.50±6.50)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10例。联合组:(n=55):其中,男25例、女30例;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8.50±7.20)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25例,初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5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分组后性别分布、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老年患者病房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健康睡眠与生活习惯指导等常规护理。
以上基础上予以联合组老年患者认知行为+心理护理干预。(1)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老年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认知方面的错误,考虑老年人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等特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不健康睡眠习惯。沟通中强调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即睡眠时间短不一定是睡眠障碍,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指导生物反馈法、深思训练法等松弛疗法,20:00开始,15min/次,可以促进患者入睡、提高睡眠质量。(2)心理护理干预。病房巡视期间予以老年患者关心,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沟通中了解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焦虑者有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冥想放松训练,悲观者以康复成功案例介绍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家属沟通,让其多陪伴患者,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统计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干预2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心理状况以及遵医行为表现。
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21分、分数、睡眠障碍呈正比)[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总分100分,分数、焦虑情绪呈正比),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总分100分,分数、抑郁情绪呈正比)[2]。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与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以(n、%)、(
)的形式描述,组间指标差异检验分别采用(X2)和(t)。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依从性情况比较
联合组老年患者中,完全依从者33例、部分依从者20例、不依从者2例,依从率96.36%(53/55)。
对照组老年患者中,完全依从者23例、部分依从者20例、不依从者12例,依从率78.18%(43/55)。
经统计学计算,X2=8.1845,P<0.05。
2.2护理指标评分比较
护理期间联合组与对照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评分情况见表1。护理后组间评分差异显著,P均<0.05。
3 讨论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求,睡眠质量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状况。从临床调查数据来看,很多患者有失眠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等因素有关。而长期失眠情况下,老年人除精神紧张外,还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护理工作是治疗工作的辅助手段,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身心状况[3]。心理护理干预在综合老年睡眠障碍心理状况、睡眠差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疏导、干预与陪伴。认知行为干预在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睡眠障碍认知误区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睡眠障碍[4]。相关研究指出,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行为依从水平[5]。.
本文结果与刘丹丹研究接近,干预后8周实验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入院时、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萍香,王桃.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6):156-158.
[2]高艳平.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家属参与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2):1637-1639.
[3]易小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3):366,371.
[4]沈菊萍.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疗养干部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1):1397-1400.
[5]于晶.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272-273.
[6]刘丹丹.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8):126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