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针对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朱莎绒
[导读]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
        朱莎绒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 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骨科接受下肢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各部位周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髌上10cm处、髌下10cm处和踝上10cm的周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效果显著,该措施应用后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下肢各部位周径,并能够避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预防作用;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在骨科手术治疗中,下肢手术属于常见的类型,通过手术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并能够促进患者正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是,下肢手术应用后,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修养恢复,在该阶段患者的下肢往往难以正常移动,这便导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概率更高,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关研究也指出:下肢骨科手术是引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我院为提升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降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通过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纳入40例患者。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4.98±4.5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19±4.5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差异后发现无意义,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
        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患者术前予以健康知识宣教,其中不仅包含疾病信息和手术流程,还应包含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害性,使患者明确该护理措施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已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避免过于严重的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其次,患者术前还应做好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评估,若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予以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促进患者各项凝血指标的改善。最后,护理人员应于患者术后予以针对性护理,通过抬高患肢的方式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下肢周径、皮肤颜色、温度和触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测量,应与既往记录进行比较,一旦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每隔一段时间予以患者一次下肢按摩,并指导患者穿戴弹力袜,通过上述方式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出现。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其中包含术前健康知识宣教、术中配合、术后病房巡查、敷料更换、生命体征健康和康复锻炼等内容。
1.3 评定标准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下肢各部位周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比较。
        术后下肢各部位周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d的髌上10cm处、髌下10cm处和踝上10cm的周径差异。
        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满分100分,分数区间为90-100分时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分数<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下肢各部位周径
        表1显示:实验组的术后髌上10cm处、髌下10cm处和踝上10cm处的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为4.76%(2/42),均为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则为19.05%(8/42),其中包含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1例肺动脉血栓;对比数据发现:实验组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0865、P=0.0432。
2.3 护理满意度
        表2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

3 讨论
         现代研究发现,静脉血液流速减缓、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发生变化和血管表皮及相关组织被破坏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原因也同上述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术患者的术后修养势必会造成活动量的降低,故患者静脉血液流速较缓,而手术对血管组织的破坏又会导致凝血因子的大量释放[3]。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便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中实验组接受的针对性护理中,主要通过下肢按摩和穿戴弹力袜等方式促进患者的血液流动,而针对患者下肢温度和颜色等指标的监控,还能够提前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有助于针对性早期治疗及干预手段的施行,能够提前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出现,故实验组的术后下肢各部位周径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曾凡平,杨英. 医护数字化管理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94-96.
        [2]郑月宏,章旭.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合理抗凝治疗[J]. 临床误诊误治,2018,31(07):1-4.
        [3]祁丽亚. 有针对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17-19.
        个人简介:朱莎绒,女,汉族,出生日期:1991年7月24日,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急救创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