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乔新华
[导读] 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暴露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
        乔新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摘要】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暴露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现就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发生原因、危害性及相关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预防针刺伤及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防护措施

引言
        针刺伤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1],而且近年来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后发生血液传播疾病的比例逐渐增加。据估计,在一年内,全世界医务人员因针刺伤导致约有66000名乙肝感染者、16000名丙肝感染者和1000名艾滋病毒感染者[2],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刺伤作为医护人员如今面临的重大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其普遍性和危害性不容小觑,为了更好的预防针刺伤的发生,现就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针刺伤的现状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据数据统计显示,国外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46%~50%,国内为88.9%~96.7%[2]。据估计,每千人护理人员每年约发生650起针刺伤事件。从针刺伤的发生环节来看,主要为废弃物处理时、抽吸药液和回套针帽的过程中;从时间来看,白班护士比夜班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从性别来看,女性针刺伤高于男性;从年龄来看,18-28岁年龄组发生针刺伤的频率高于其他组;从发生地点来看,治疗室、普通病房、手术室是针刺伤高发的地方;从发生的高危器材来看,前三位分别是头皮针、注射器针头、手术缝针,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 针刺伤的危害
2.1 身体危害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发生针刺伤后极有可能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疾病。据相关研究显示,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0.3%,感染丙肝的概率为1.8%,而感染乙肝病毒仅需0.004ml的血液[3]。
2.2 心理危害
        针刺伤后,护士容易出现各种消极心理,包括不同程度的压力、焦虑、担心、恐惧等,而这种心理压力又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手忙脚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会导致长久的情绪障碍,有的人会要求调离工作或者改行,不仅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更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家庭和生活质量。
2.3 经济危害
        发生针刺伤不仅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导致卫生人才的流失,也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发生针刺伤后,产生的经济成本主要包括一系列治疗等直接成本和精神损失费等间接成本,除此之外,她们被针刺伤后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对家庭造成的影响等隐形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3. 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3.1 个人认知不足,防护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主动防护意识较差,这是发生针刺伤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戴手套的依从性并不高,在工作中,69.8%的护士没有戴手套,而72.3%的医生仅戴单副手套。然而,据相关报道,相比较徒手操作来说,戴单层手套在发生针刺伤时所接触到的血量可能就会减少50%以上。


3.2 人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员配置仍处于紧缺状态,病人多,但护士人手不足,很多护士超负荷工作,无形中给她们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对职业的倦怠感。这样在工作中护士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3.3 操作不规范
        护士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针刺伤发生的另一常见原因。据报道,61.09%的针刺伤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所致;其中,发生过锐器伤者占37.81%,而因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发生针刺伤的占11.58%。
3.4 管理制度及法律的不完善
        针刺伤的发生率与管理制度及法律的不完善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政策对医护人员预防针刺伤等职业防护支持力度不够,许多医院也没有严格的针刺伤上报系统,以至于针刺伤此类职业性伤害不断发生。
4.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4.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医院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防护教育,内容包括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安全型针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此外,也可以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作为准护士的重要考核标准,以此维护和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4.2 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在护理工作中,几乎每天大部分的注射、输液、采血等操作都集中在白班。因此,在工作高峰期,护士长应采取弹性排班、轮班,安排更多的护理人员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忙乱中出现针刺伤。
        4.3 规范操作行为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不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不随意转移针头等尖锐物体;尽量避免回套针帽,若必须回套时,提倡单手复帽。同时,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对于操作后的各种废弃物要亲手处理,以免他人整理时误被针刺伤。
        4.4 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
        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综合考虑,建预防、上报针刺伤的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健全针刺伤管理的监控网络,实时追踪受伤护士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医院管理层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实施落到实处,同时对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护理操作要定期发布预警报告以提升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将针刺伤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5. 结论
        现在针刺伤已成为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自身依从性。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黄萍,赵亚平,陆炜青.我院2018~2019年医护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1):62-64.
        [2]李佳,黄雪芳,李佳芮,吴剑辉.针刺伤防护方案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1):7-13.
        [3]杨冰,张敏,李文捷,等.2000-2016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476-4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