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刘建萍
[导读] 目的:探析在为心血管疾病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刘建萍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漪汾街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030024
        [摘要] 目的:探析在为心血管疾病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的实验时间由2019年12月起并截止于2020年12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1:1原则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A组(n=44)患者的护理方法为人性化护理,B组(n=44)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局部肿胀、睡眠障碍、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局部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护理后A组与B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分析后可知,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与B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既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更好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状态,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类型,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变化的今天,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介入治疗这一微创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将介入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影响、担心预后而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较多且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就需要配合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本研究探析了在为心血管疾病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的实验时间由2019年12月起并截止于2020年12月,共包括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1:1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n=44)与B组(n=44)。A组男女比例为:26:18,年龄大于等于50岁,小于等于74岁,年龄均值(62.14±3.08)岁;B组男女比例为:24:20,年龄大于等于50岁,小于等于72岁,年龄均值(61.97±3.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和介入治疗的相关标准,在对实验研究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实验研究,排除不能配合本研究和合并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运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上述一般临床资料后可知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案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B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治疗前必须的检查工作,密切做好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的观察,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协助医生完成各项介入治疗的操作,并让患者基本掌握介入治疗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与配合要点。运用人性化护理为A组患者实施心血管介入护理服务,具体的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也属于有创操作,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患者造成伤害,再加上大多数心血管介入患者年龄均相对较大,其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与不安的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其心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尽可能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介绍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1.2.2健康教育: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这一治疗方法依然比较陌生,患者的认识度明显不足,甚至部分患者对治疗存在着一定的疑虑,因此就要加强患者与家属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其对疾病、治疗均有足够的认知。同时也要让患者知道介入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1.2.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喜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其针对性的制定饮食计划,一般饮食要以低糖、低脂和低盐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一些谷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更加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胆固醇,同时也要告知患者要以少量多次为基本进餐原则,不要进食过饱,在此基础上更是要忌辛辣和烟酒。
        1.2.4运动干预: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其治疗后不能过早的运动,应该根据其身体与恢复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运动的时间。一般在其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开展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并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的增加和控制运动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病情加重情况的出现。
        1.2.5围术期护理:开展介入治疗之前护理人员要合理选择时间开展相关基础护理工作,向患者与家属介绍治疗的方式、实施治疗的人员,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耐心回答患者、家属的疑问,通过积极、热情的沟通与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护理人员要热情迎接,做好患者基本资料的核对,保证所要运用仪器、器械的完好,并合理的控制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和光线,尽可能让患者感觉到舒适,同时术中也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稳定其情绪和心理状态,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完成。最后,术后要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做好相关注意事项的再次讲解和告知,做好每日问候与检查,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需要开展各项护理操作。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评价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局部肿胀、睡眠障碍、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局部渗血)、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
        焦虑情况借助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躯体性焦虑等14个评价项目,每个项目根据无、轻、中、重与极重运用0-4分进行评价,患者是否存在焦虑以7分作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3]。
        抑郁情况借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实施评价,共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入睡困难以及精神焦虑等17个评价项目,部分项目以0-2分进行评价,部分项目以0-4分开展评价,患者是否存在抑郁以7分作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4]。
        护理满意度通过发放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的方法进行评价,量表的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生活质量借助SF-36生活量表在介入治疗后2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躯体、心理状态、身体疼痛与社会生活,评价的最高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5]。
1.4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19.0作为本次实验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值小于0.05。
2结果
        2.1A组患者局部肿胀、睡眠障碍、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局部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详见表1。
        2.2护理后A组与B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前两组患者并无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介入治疗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方法,但是如果治疗过程中不能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对治疗有着一定的影响,预后效果并不理想[6]。
        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方针,在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患者心理、生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在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改善预后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7]。在实施心血管介入护理的过程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既保持了患者情绪、心态的稳定、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改善了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在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8]。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优质、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式,其在心血管介入护理中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晓丽,梅静.CNP护理模式对心血管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02):23-25
[2]汪婷婷.循证护理施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153-154
[3]谢喜英.系统护理干预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术的老年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2):1877-1878
[4]姚亮.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5(34):149-149
[5]李书琳.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6):304-304
[6]王雯,马红娟.快速康复理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1):159-162
[7]黄妹,马惠文,罗萍萍.延续性干预护理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03):127-128
[8]褚楚.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7):191-192

作者简介:刘建萍,女,(1971.10.22)学历:本科 职称:副主任护师,民族:汉族 籍贯:山西省太原市,研究方向:介入护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