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周爱玲 刘辉
[导读]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帖敷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疼痛影响
        周爱玲  刘辉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聊城市  252600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帖敷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疼痛影响。方法:将16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后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防治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关键词】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腹胀;疼痛
        我国剖宫产率仍处于上升趋势,国家二孩政策实施后,二次剖宫产不断增加。但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绝大部分存在部分性脏器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创伤大,加之术中麻醉的影响,术后更易发生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疼痛,影响患者进食、睡眠、情绪等等。因此,恢复胃肠功能、减轻疼痛成为二次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启动环节[1]。本研究旨在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6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年龄:18岁-45岁,平均在(31.73±4.80)岁。观察组:年龄:19岁-44岁,平均在(31.59±3.97)岁。在2组的病例资料比较后,差异均(P>0.05),证实对比可行。
        1.2方式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体位护理:术后平卧6h,6h后可协助患者翻身每2h 1次;术后6h进行肌力评估,根据情况协助下床活动;饮食护理:无恶心、呕吐者,术后即刻饮用温水20ml,1h内可饮用100ml,2h内可以饮用300ml,6h即可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踝泵运动及抗栓泵治疗,预防VTE;促进宫缩、补液治疗;持续镇痛泵镇痛,指导疼痛量表的使用,指导镇痛泵使用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于术后6h进行首次干预。选取穴位及标准:耳穴压豆选取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胃、脾、内分泌,子宫、盆腔及下焦穴;穴位贴敷选取天枢、中脘、神阙、大横穴。操作:耳穴压豆:由经过专业中医护理技能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协助受试者取舒适体位。操作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找到敏感点,用75%乙醇对耳穴局部进行消毒清洁,用干棉签擦干,将带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相应穴位。用指腹轻轻按压,不可搓捻,按压度以感觉局部酸痛或胀痛、发热为宜,并妥善固定。穴位贴敷: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观察按摩穴位处皮肤,用75%乙醇对局部进行消毒清洁,将调制好的中药糊剂,置于特制敷料,对准穴位进行贴敷,药糊剂为6g大黄、12g厚朴、6h枳实、3g芒硝、1g冰片研磨粉和10ml白醋调和成膏状,制成1cm×1cm×0.2cm的中医饼,用5cm×5cm的敷贴贴于上述穴位。干预时间:干预时间为术后6h-术后3d,于术后6h首次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每个穴位按压30s,一侧按压完毕后,同法按压对侧,每次间隔4-6h,每天3-5次。穴位贴敷每次敷贴4-6h,间隔24h治疗1次,从术后6h首次治疗前做首次评估,每24h评估1次,共3次。
        1.3疗效标准
        ⑴参考《黄家驷外科学》中腹部手术后腹胀的诊断[2],制定两组患者发生术后腹胀的疗效判定。治愈:腹胀症状完全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排便顺畅;显效:腹胀症状明显减轻,肠鸣音基本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排便较顺畅;有效:腹胀症状减轻,肠鸣音恢复但较弱,肛门虽排气、排便,但不顺畅;无效:腹胀症状无缓解,无肠鸣音,肛门未排气、排便。⑵ VAS(视觉模拟自评量表):量表满分10分,无痛计0分,轻度痛计1~3分,中度痛计4~6分,重度痛计7~9分,剧烈痛计10分。
        1.4 观察指标
        (1)术后腹胀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药物治疗开始后4h,每1小时听诊1次,记录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2)术后腹胀患者首次排气以及首次排便时间;(3)术后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24h、48h、72h用VAS进行疼痛评分。
        1.5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 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见表2
      
        2.2两组发生术后腹胀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3

        2.3两组术后VAS评分对比  见表4
     
        3.讨论
        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后由于情绪焦虑、经腹手术肠道刺激、加上麻醉用药胃肠功能蠕动减弱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气机发生紊乱,肠道腑气阻滞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在于行气理气,导滞通腑。
        人体十二经脉贯穿全身,通达表里。取胃穴降胃气、除腹胀;取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穴可通调肠腑,有利于糟粕排出;取内分泌穴,可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促进肠蠕动;取脾穴以健脾益气;取穴子宫、盆腔及下焦,调理气血、行气止痛。中脘疏利中焦气机;神阙穴联系五脏六腑;大横及天枢,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调节肠道功能。中药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联系、辨证使用等优势,而我们所采用穴位贴敷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起到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后给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帖敷干预,可以有效防治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嫣.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3):124-131.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