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苗
湖北省武汉市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 目的:对比导丝定位法和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从而对其临床使用价值做出评估。方法:将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XX医院并需实施PICC的15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本组使用盐水柱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对照组:本组使用导丝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观察两组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为88.0%,对照组为76.0%,P<0.05。观察组75例患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12.0%,P<0.05。结论:盐水柱定位法与导丝定位法相比,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更高尖端到位精准率和更低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导丝定位法;盐水柱定位法;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其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以便于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的方式[1]。当新生儿需要接受高渗治疗、非生理pH药物治疗、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新生儿外周静脉条件较差时,需使用PICC置管。新生儿PICC置管相对于其他静脉导管来说,留置时间更长,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可以减少新生儿频繁穿刺的痛苦和并发症。当PICC使用导丝定位法探测PICC置管尖端位置时,容易对新生儿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并且突出的导丝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2]。盐水柱定位法成本更低,并且能取得更稳定的尖端定位精准率,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导丝定位法和盐水柱定位法对新生儿PICC的精准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探索更好的新生儿PICC定位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是2018年8月-2020年8月间在xx医院就诊的150例实施PICC的新生儿。其中男性为78例,女性72例;对照组患儿的体质量在1.1~3.0kg之间,平均为(1.9±0.12)kg。观察组患儿的体质量在1.2~3.0kg之间,平均为(1.8±0.13)kg,通过比较,所有参与实验统计研究的PICC新生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纳入标准:(1)在xx医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符合PICC适应症的。(2)患儿监护人在阅读同意书后下同意参加研究并签写同意书的。(3)患儿无先天性或其他心脏疾病。排除标准:(1)患儿监护人无法接受本次研究(2)患儿具有实施PICC的禁忌症。本次研究已获得xx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实施。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使用导丝定位法对75例患儿进行PICC尖端定位。首先,预测PICC置管长度,检测患儿的心电图波形,按标准流程进行PICC置管,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进行导管尖端定位,通过P波的变化来寻找合适的PICC尖端位置。最后用X线拍摄导管尖端位置[3]。
观察组:该组使用盐水柱定位法对75例患儿进行PICC尖端定位。首先。预测PICC置管长度,检测患儿的心电图波形,然后进行PICC置管,在送管10厘米时停止,更换心电导连线后建立生理盐水柱。最后通过P波的变化来寻找合适的PICC尖端位置。最后用X线拍摄导管尖端位置[4]。
1.3评价指标
以胸部立位平片为标准评价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以静脉炎、导管滑动和局部感染为并发症指标评价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1. 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表示。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结果
2.1 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结果
经过对比,使用盐水柱定位法的尖端到位精准率高于使用导丝定位法,P<0.05。详情见表1。
2.2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对比,使用盐水柱定位法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使用导丝定位法,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在PICC置管过程中,通过导丝或盐水柱定位可获取心房P波,当定位导丝或盐水柱进入上腔静脉时,P波振幅会增高,根据心房P波的形态变化来确定PICC置管尖端的最佳位置。使用导丝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时,患者的肥胖程度、骨性标志、胸锁关节等因素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且金属导丝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刺破血管等严重并发症。国内的新生儿肾脏功能一般不成熟,所以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引导定位可减少新生儿对钠的排泄。盐水柱定位法是利用生理盐水的导电性作为探测电极对心房内的P波变化进行检测,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5]。盐水柱定位方法采用的是柔软的导管,这样不仅可以实时调整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的位置,还可以减少金属导管对新生儿血管的损伤。盐水柱定位法也具备经济实惠的特点。
本实验选取经过检查且适用PICC的新生儿150例,采用观察对照的方式,利用分析统计方法,观察导丝定位法和盐水柱定位对新生儿PICC的尖端到位精准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结果表明,盐水柱定位法具有更高的尖端到位精准率和更低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与导丝定位法相比,盐水柱定位法在临床上更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倩倩,王茜.腔内心电图引导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2):306-309.
[2]林青.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1,34(02):479-481.
[3]林永如,毛伟萍,杨丽丽.腔内心电图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8):1161-1162.
[4]叶玉清,黄丽婷,徐月银.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2):95-98.
[5]刘育钧,王艳.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导管定位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4):559-56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