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技术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张小雪 万李丹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 分析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共情技术对其康复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于护患关系的影响
        张小雪   万李丹通讯作者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深圳市   坪山区   518118

        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共情技术对其康复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于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共计选取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共情技术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由数据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其FSS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43.25±3.21)和对照组(43.16±2.77);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SS评分(37.13±5.35)显著低于对照组(41.65±4.2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8(95.0%)显著高于对照组32(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共情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疲劳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共情技术;疲劳患者
        在患者出现脑卒中之后会出现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即脑卒中疲劳,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以慢性病理性疲劳为主要特征,通常会带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当前对于脑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较少。有部分研究指出采用共情技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使治疗的效果提高,属于一种新的干预治疗方式。本实验将分析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共情技术对其康复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于护患关系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共计选取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有21例患者为男性,有19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30岁,年龄最大为74岁,其平均年龄为(60.31±5.12)岁。病程时间最短为15天,最长为6个月,平均为(2.31±0.11)月。观察组当中有23例患者为男性,有17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31岁,年龄最大为75岁,其平均年龄为(61.25±6.5)岁。病程时间最短为16天,最长为5个月,平均为(2.24±0.15)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实验将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所有患者均进常规护理,即由责任护士记忆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监测防范,常用药物以及用法,告知患者坚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延伸服务。

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结合共情理念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要积极的倾听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集中注意力倾听患者诉说,在该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反应,抓住患者言语所传递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解答。要做到换位思考,真心的给予患者关心,置身于患者的处境当中,感受患者的内心想法,防止给予患者无效的承诺以及不真诚的言语。其次,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当中,护士需要及时的对患者的讲述作出反应,同时整理相关信息,用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将自身的理解及时的为患者反馈,进一步的了解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尤其是需要加强细节服务,注意采用亲切的称呼,用以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最后,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为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以及康复指导等等,指导患者对于疾病能够有正确的认知,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情体验了解患者的精神世界,每次0.5h,每天1次,每次持续15分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疑问以及鼓励,医护人员不但需要耐心的倾听,还需要从患者的肢体动作、言语当中找出患者的问题,最大程度上的解决脑卒中患者的疑问和鼓励,最大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将观察两组患者的疲劳程度,在患者进行干预前后采用严重程度量表FSS进行评价,分数越低则说明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X2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其FSS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43.25±3.21)和对照组(43.16±2.77);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SS评分(37.13±5.35)显著低于对照组(41.65±4.2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8(95.0%)显著高于对照组32(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脑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表示脑卒中疲劳之后对于患者的生活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共情技术是一种新的干预方式,这需要医护人员能够有效的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对应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3]。本实验分析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共情技术对其康复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于护患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其FSS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43.25±3.21)和对照组(43.16±2.77);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SS评分(37.13±5.35)显著低于对照组(41.65±4.2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8(95.0%)显著高于对照组32(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共情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疲劳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丹. 共情技术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1):94-96.
[2]贾正常,贺凡平,赵静,张刚利. 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143-144.
[3]周云,吴世馨. 共情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4):855-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