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社区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8例,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脂、血糖有所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11.36%(5/44)明显低于对照组52.27%(23/44),差异显著 (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社区
糖尿病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且具有遗传倾向,病程漫长且极易复发,并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它的疾病护理不容忽视。传统护理模式更注重于疾病发生后的护理,关注点在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则更注重于疾病发生前的防护,关注点在于预防。该理念源自《黄帝内经》,即通过一定手段措施来防止疾病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产生和恶化。其中心思想是: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1]。本文主要观察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8例,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21 ,年龄 43~72 岁,平均年龄(57±1.8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22,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8.5±1.75)岁。纳入标准:①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良好;②经病人及亲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重要脏器损害患者。两组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n=44)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4)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1)未病先防:加强宣传,重点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医生向糖尿病患者细心讲解其概念,减轻患者的抵触感并积极配合工作,还要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改善饮食结构,规避高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引起血糖升高。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及时了解身体情况,及时就医;(2)既病防变:糖尿病患者既已患病,及时就医、药物控制病情,最大程度上减轻疾病带来的伤害,把继发性损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可能避免病态进一步发展。叮嘱患者常运动、要养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脂、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血脂、血糖水平包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血糖(CLU)。并发症包含糖尿病足、神经性病变、肾病和褥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血糖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脂、血糖有所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观察组发生几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数据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水平为特点,根据发病机制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成年人多发,大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群体9成以上[2]。有研究指出,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此护理方式更适用于现代医疗体系和百姓需求。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绍红, 曾柳红, 欧阳江华. 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9):7-9.
[2]谈敏华.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世界中医药,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