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和护理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蔡旭飞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效果
        蔡旭飞
        岩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丽水3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临床治愈61例(89.7%),明显好转5例(7.4%),死亡2例(2.9%)。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变化监测,提前将抢救设备、药品准备好,及时进行救治和科学、优质的护理,有利于控制死亡情况,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监护
        急性心肌梗塞(AMI)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供血处于中断或急剧减少的状态,相应部位的心肌严重且持续性的缺氧缺血,最终发生梗死。一般情况下,AMI发病72h内很容易有心律失常出现,以室性早搏、室颤、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常见,而心律失常是导致AMI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强化AMI的监护与临床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进一步提高AMI抢救效果,改善预后[1]。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详细见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37-79岁间,平均年龄(48.5±6.2)岁。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5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前间壁、高侧壁心肌梗死。37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25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6例合并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安排至监护病房,保持严格卧床休息状态,吸氧,进行心电监护,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及时抗心律失常,对心肌缺血进行改善。
1.2监护及护理
        (1)加强心电监护:事先将各类抢救设备、仪器、药品准备齐全,要求除颤仪保持备用状。入院后即刻给予患者持续性心电监护,特别是72h内心电监护,安排专人看护患者,对其心电动态变化、病情变化进行随时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对各类异常心电图的特点进行充分掌握,心率需要维持在60-80/min范围内,避免心肌耗氧量增加,若有异常,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并采取处理措施[2];(2)加强病情监测: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的同时需对其临床表现、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多源性室早、频繁室早、连发室性早搏或成对室性早搏,需要高度警惕心室颤动。医护人员需进行密切观察与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积极配合医生将抢救工作做好。有心室颤动出现者,需要给予200-300J标准的非同步电击除颤,并对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进行纠正。

室颤持续无法进行电击除颤时,粗颤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达龙;细颤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待变成粗颤后再给予除颤,确保可以除颤成功。间隔15min进行心率、血压、心律、意识、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1次,以便及时确定有无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等存在,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需警惕心搏停止或心室颤动,尽早用药治疗,以免出现并发症。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需做好随时与医生配合安装起搏器的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3];(3)基础护理:急性心肌梗塞需要保持1周的卧床休息,依然有心律失常存在,需将卧床时间相应延长,以免活动导致心脏负担与耗氧量增加,他人协助下进行日常生活,以轻柔动作进行各项操作,提供温暖、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急性期予以间断吸氧,保证血氧饱和度>95%。熟练、轻稳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提高患者安全感,对其他诱发因素进行控制。保证膳食合理和乐观心态,预防便秘。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定时排便,在无便意的情况依然需要定时提供便盆,止痛剂禁止过量使用,将腹部按摩、训练的技巧告诉患者及家属,按照3-4次/d的频率进行按摩,心电图稳定,未出现心绞痛者,适当活动,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患者排便时需要专人守护在旁,禁止用力屏气排便,以免腹压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若有必要,可予以缓泻剂;(4)疼痛干预:AMI发病时患者会有胸闷、胸骨后长时间压榨性疼痛症状,焦虑、恐惧、濒死感强烈,导致心律失常加重化,此时需要合理应用止痛镇静药,避免梗死面积持续扩大,镇痛可用吗啡或哌替啶,并在用药后对疼痛变化进行观察;(5)用药干预:准确掌握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剂量、输液速度、浓度,以微量泵静脉输入为主。以不同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为依据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监测心电变化,应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时严密观察副作用,谨防并发症;(6)心理干预:AMI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剧烈胸痛往往会让患者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以其性别、年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为依据,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其稳定情绪,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念和决心,提高其配合行为与治疗依从性[4]。
2 结果
        68例患者临床治愈61例(89.7%),明显好转5例(7.4%),死亡2例(2.9%)。
3 讨论
        AMI属于临床心内科常见且多发的危重症,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医护人员需要将充分的急救准备工作做好,确保通畅的静脉通路,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对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尽可能将心律失常诱发因素减少[5]。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应急能力和技术,同时要具有责任心,默契、迅速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处理,提前将抢救设备、药品准备好,及时进行救治和科学、优质的护理,有利于控制死亡情况,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晓红,燕敏.38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J].医疗装备,2015,28(11):181-182.
[2] 己新丽,张洪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9,21(01):122-123.
[3] 王茜,阚新梅,高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11例心电监护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36(10):1153-1155.
[4] 黄秀荣.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山东医药,2018,35(13):22.
[5] 张美萍,周玉华.1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22(01):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