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于防范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体会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秦凤鸣
[导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于防范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
        秦凤鸣
        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于防范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间本院胸外科收治的114例肺癌患者,均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都为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7d研究组患者的血液纤溶指标tPA、D-D、PLT分别为(0.87±0.08)IU·ml、(0.41±0.04)mg/L、(165.92±13.84)×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30%(11/57),研究组为5.26%(3/5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血液纤溶指标,防范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从而促进预后康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防范;肺癌;术后;血栓栓塞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按照CONCORD-3的分析,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占比为22.6%,在我国的5年生存率仅为19.8%[1]。手术是根治肺癌的有效手段,但是容易激活患者机体内的凝血机制,从而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需要积极予以防范。本院胸外科把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观察其对于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间本院胸外科收治的114例肺癌患者,经组织或病理学确诊,CT检查未见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需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类型:腺癌91例、鳞癌23例。肺癌分期:Ⅰa期34例、Ⅰb期29例、Ⅱa期28例、Ⅱb期21例、Ⅲa期2例。纳入标准:FEV1≥1.5L;无重要器官损害;术后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肺功能差;合并下肢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心脏疾病;有急性出血性疾病史。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57例。对照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45~73岁,平均(57.41±5.36)岁。研究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为46~74岁,平均(57.46±5.3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介绍各种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防范各种并发症,并且做好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研究组针对血栓栓塞,专门增加预见性护理:①VTE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烟酒史、合并症等,针对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级,分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分级护理:实施血栓栓塞健康教育,指导低危、中危患者多饮水以防便秘,并做呼吸运动、下肢运动、踝泵运动等。术前3~4h补液,加快血流速度。针对高危、极高危患者,增加教育频次,提高其重视度、配合度及依从性;术前服用抗凝药物者停药;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的患者,60岁以上患者接受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检测凝血功能;术中做好双下肢保温措施,以防肢体末端产生微血栓。③术后护理:使用加压袜,促进足部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者下肢,使高出心脏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每天2次测量双下肢周径,观察肢体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手术清醒后叮嘱患者自主挪动腿部;麻醉清醒后6h开始,叮嘱家属按摩患者四肢,5min/次,3次/d,协助患者双足内外翻运动,30次/min, 双足做屈、内翻、伸、外翻的环状运动,10次/min[2];术后24h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第2d开始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可提供辅助器械下床;预防便秘,防止腹压升高;术后监测VTE症状和生化指标。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d的血液纤溶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D-二聚体(D-D)浓度、血小板计数(PLT);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校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液纤溶指标
        见表1、2,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液纤溶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检测,研究组患者的tPA、D-D、PL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见表2,随访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5.26%(3/5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肢体静脉血液异常凝聚,导致静脉血管被堵、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的脏器功能障碍。肺癌患者本就常见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手术、化疗、放疗更激活机体凝血机制,进一步诱发血栓栓塞事件[3]。《肺血栓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与《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均强调了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性。
        预见性护理强调“防范于未然”,对风险隐患作出预判,从而提前制定预防性措施,防止发生危险事件。本院胸外科首先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然后分别针对低风险、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健康教育可以从思想上重视预防血栓栓塞;呼吸训练可以扩展气道,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循环;早期活动能够促进下肢以及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凝血因子附着;按摩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因为80%的肺栓塞栓子来自于下肢静脉血栓。
        从护理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的tPA、D-D、PLT指标更低,显示患者的血液纤溶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防范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在肺癌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考虑到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预先做好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任丹丹.肺癌患者术后肺血栓栓塞的防治和综合护理[J].饮食保健,2019,6(3):98-99.
[2]褚贵丽,白春琴.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685-687.
[3]李海燕,植艳茹,王金萍,等.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02):50-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