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王雪梅 许丽君 王相伟
[导读]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王雪梅  许丽君  王相伟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妇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经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有效疏导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干预;产后康复按摩;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斌发正,属于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是血液凝结在下肢深静脉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肿胀、疼痛等,严重的容易造成肺栓塞,直接威胁生命安全。产妇由于分娩后的卧床,特别对于剖宫产的产妇,长时间的卧床,容易发生DVT。相关研究表明,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可积极改下肢循环,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提高产妇的配合度,疏导不良情绪,对产褥期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妇118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妇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30.02±1.2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89±0.48)周;阴道分娩41例,剖宫产18例。研究组年龄21-38岁,平均(30.14±1.0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94±0.21)周;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19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均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精神类疾病;下肢外伤、手术史等。
1.3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做好产后出血、体征等各方面监测,对产妇及家属的疑问等积极解答,并协助解决等。
研究组开展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心理干预:产妇给予产妇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做好早期的母婴接触,对新生儿早期的护理,指导并协助产妇主动参与,对新生儿的可爱等进行夸奖,使产妇的心情舒畅。与家属积极沟通,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使产妇可以更好的转换角色。
康复按摩护理: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指导并协助第一时间下床活动,自主排尿。剖宫产的产妇,首先要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翻身训练和按摩护理。按摩时间:5-10min,按摩频率:1 次 /h,翻身频率:2 次 /h;产后注意下肢伸张弯曲活动、伸展、抬臀、膝胸等。穴位按摩,选择承山穴、承扶穴、委中穴、环跳穴以及足三里等,进行按压刺激等,护理人员将双手掌心向上,用中间三根指在 1 个相邻的穴位上画圈按摩,同时在按摩过后才能中,停留穴位 2-3min,持续按摩 15min。每天2次,可指导家属学习,方便后期居家的护理。
1.4指标观察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0分及以上为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越高情况越严重。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下肢血液循环不通畅,静脉内膜损伤等有关系,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产褥期产妇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成人患者的 3 倍左右。下肢静脉血栓对产妇的产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产褥期产妇,做好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
        产妇由于分娩后雌激素的快速变化,以及分娩带来的疼痛,角色的转换等多种因素,影响产妇的产后心理状态,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负性情绪,对产后的护理配合度等也造成影响,因此积极疏导产妇的不良情绪。产妇分娩结束后,给予表扬鼓励,并对新生儿的可爱等进行夸奖,做好早期的母婴接触,使产妇尽快做好角色的转换,积极配合产后的护理操作。产后康复按摩护理,通过穴位按摩,使患者下肢血脉流通,穴位按摩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也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的护理手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较常规护理,心理联合康复按摩护理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且提高产妇的积极性,可自主接受护理操作,配合度更高。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有效疏导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袁羽兰 . 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J]. 吉林医学 ,2014, 35(8):1762-1763.
[2] 袁小红 , 陈淑芳 , 黄苑欢 . 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13(4):56-57.
[3] 秦靖宜 , 郭学利 . 妊娠期与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 例诊疗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27):74-76.
[4] 刘俊华 . 产后早期心理疏导联合新式助吸乳贴对产妇心理健康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26(5):679-682.
[5] 罗丽娟 . 心理护理在产后康复产妇后中的应用分析 [J]. 健康前沿 ,2016,23(1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