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估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吴雪红
[导读] 目的:探讨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名献血者平均分为两组:
        吴雪红
        广东省佛山市中心血站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名献血者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象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良好。
        【关键词】全程护理;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满意度

        为了提高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采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我站针对整个机采血小板的过程制定了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共160例,均为我站无偿献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6.5±4.6)岁;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5.8±5.2)岁。两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带入统计学中,无差异,可比(P>0.05)。
1.2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献血者介绍机采血小板的优势和流程,让献血者放心,期间不再进行其他特殊护理。
        为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
        (1)机采血小板采集前:①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检查献血者个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以确认符合献血年龄,避免冒名顶替等情况发生。过程中保持微笑,令献血员感觉亲近,提高献血者对服务的满意度;②检查献血者的身体状状况,确认献血者在献血当天睡眠充足、前三天饮食清淡、献血者在前一周无用药情况、PLT和HCT结果正常、女性献血者要确定其处于非月经阶段。保证献血的安全性,降低献血不良反应。③观察献血者的血管情况。若献血者血管细、晕针晕血则不能献血;保证机采室环境卫生舒适,集采血小板之前需要进行一个小时的紫外线消毒,确保室内无菌。对于男性献血者或有两次以上献血经历的献血者可采用TRIMA机型,对于体重较轻和女性献血者可以采用AMICUS机型。在采集前的30分钟需要告知献血者进食,为献血者提供牛奶面包。在采集前10分钟,告知献血者排空膀胱,防止采集过程中出现不适。
        (2)采集中:严格按照消毒操作标准和无菌规章制度完成穿刺操作,确保穿刺后血液流速良好,防止二次穿刺、针柄滑动等问题。在采集过程中注意询问献血者的感受,观察献血者的表情,多和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让献血者能够放松自己的情绪,消除疑虑。如果采集过程中献血者出现痉挛,此时可以轻轻拍打针头位置能够进行缓解。询问献血者是否有口唇、面部麻木的感觉,如果有需要为其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如果袖带压力下降,告知献血者可以通过握拳松拳的方式提升压力。如果血液回输出现障碍,一定不能用力挤压,防止堵塞物进入静脉发生静脉炎。如果发生静脉炎,需要为献血者进行湿敷,使用喜辽妥软膏涂抹。采集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行状态,告诉献血者一切运行正常,为献血者提供充分的安全感,防止其出现焦虑的情绪。
        (3)采集后:让献血者按压针眼10分钟以上,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穿刺位置出现血肿和瘀斑[1]。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后的24小时内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要避免沐浴,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睡眠,尽快恢复身体状态。
1.3比较方法
        对比两组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评价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根据献血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用(n,%)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2/8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2.5%(10/80),差异为X2=5.765,P=0.016。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80/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72/80),差异为X2=8.421,P=0.003。
3讨论
        机采血小板采集方式特殊,采集时间长,对献血者的要求较高,所以建立和保留献血队伍具有很大的难度,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重要措施。
        全程护理干预也就是在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分别根据常见的问题做出有效的护理干预。采集前的准备工作能够保证,献血者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完成采集过程,降低了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在采集过程中,严密监测献血者情况,根据献血者的反应和状态,随时对其作出针对性处理,保证了献血过程中的安全性[2]。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能够让献血的过程显得不够那么枯燥,也能够及时发现献血者的不适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集后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体现了对献血者的关怀和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保留献血队伍。
        综上,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降低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区凯芝,何锦添.沟通技巧运用于无偿机采血小板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2):64-65.
[2]李建平,苏爱华.全程护理在整个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