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吴君怡 卢凌云 通讯作者
[导读]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几率,以胆管结石为主要诱因,患者发病后出现寒战、高热、
        吴君怡  卢凌云 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几率,以胆管结石为主要诱因,患者发病后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反应,影响患者胆囊、肝脏功能的同时,造成组织器官炎症反应,对患者健康存在较大危害性。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诊疗期间开展临床护理,针对性干预患者机体状态及病情,能够使患者疾病康复得到有效促进,以此降低疾病影响,恢复其消化系统及肝脏组织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护理
        前言: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以40-60岁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以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病引发胆道系统急性炎症为主要致病原因,因起病急,患者多在无征兆下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不间断性疼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感染性休克、胆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加剧患者痛苦感受,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多采用PTCD术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疾病治疗效果良好,为使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疾病诊疗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诊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干预,维护患者术后良好机体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增进PTCD术临床治疗作用,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本文就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开展论述,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性别男,年龄61岁,职业工人,于2020年5月8日自行就诊本院,患者主诉:肝内外胆管结石1年有余,伴发热2天。患者就诊时神志清醒,精神一般,查体:心率92次/分钟,呼吸频率23次/分钟,血压137mmHg/75mmHg,入院耳温38.1摄氏度,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无水肿,右上腹疼痛,NRS评分3分,墨菲式征阳性。
        既往病史:糖尿病史10余年、肺结节。无过敏史。
        心理:无明显焦虑。
        专科评估:ADL:85(轻度依赖),Pudua:0(低危),跌倒:5(低危),压疮:23(低危)。
        专科检查: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WBC、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等指标项均异常,证明患者机体存炎症反应,由此引发患者体温升高。CT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胆管存高敏度阴影,结石影像清晰。
        入院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
        临床治疗方案:以禁食、抗感染(头孢他啶+迈灵达),解痉止痛,保肝、抑酸护胃等治疗,并对患者24h尿量、心率等实施监测,持续吸氧,开展PTCD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2.护理评估分析
        制定临床护理评估量表,对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住址、饮食习惯、病史、精神状态、机体营养情况、疾病症状、心理状态等进行统计汇总,评估分析患者临床护理需求,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方案,融合患者病情特点,开展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疾病的发生,多是由胆结石突发坎顿导致胆管梗阻,造成胆汁大量淤积、胆管内压上升,促使胆管内黏膜组织细菌滋生,从而引发脓性感染,因此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高热、黄疸、寒战、腹部疼痛等疾病症状反应。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体温进行监测,并对诊疗期间疾病并发症、疼痛等实施针对性干预,同时患者伴有‘糖尿病史10余年、肺结节’等既往病史,因此术后需配合饮食调整,改善诊疗期间患者机体状态,提高患者体感舒适度。

加强PTCD术后脱管预防,护理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术后感染发生几率,避免因感染引发高热及休克等情况发生,保障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患者生命安全。
        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定时进行查房,在查房过程中对患者疾病认知、个人情绪状态等开展测试评估,采集基础资料信息,以此为依据,开展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为患者普及疾病成因、症状反应、疾病危害、并发症等内容,促进患者充分重视自身疾病,并对患者所提问题做专业性解答,以此纠正其错误疾病观念,积极配合临床诊疗护理工作。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用药,监测生命体征及排尿量、体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3L/min持续吸入,观察患者指脉氧情况,如出现少尿无尿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临床处置。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遵医嘱予解痉止痛给药,勿使用吗啡,以免胆道下端括约肌痉挛,使胆道梗阻加重,如患者疼痛可耐受度,可给予书籍、电影等,引导患者注意力,提高其疼痛耐受度。待患者排气后,给予患者软烂、易消化食物,补充机体所需蛋白质、维生素等,保持饮食中营养摄入均衡,遵医嘱给予补液、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改善患者机体状态。保持引流管固定妥当,嘱病人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 T 管脱出,连接管长度要适宜,定期查验引流管引流量、颜色等,分析有无堵塞情况。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3.护理重点及难点
(1)感染性高热、休克护理预防及干预措施:
        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是由胆管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发梗阻和感染,促使胆管内的压力升高后,化脓胆汁下沿胆道逆流,从而导致肝内胆管炎或胆管周围炎,细菌和毒素大量释放入循环系统,促使启动系统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在临床护理期间常见感染性高热、休克等情况发生,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极易累及其他组织器官,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不全、 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
        感染性高热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胆管感染引发机体严重炎症反应所导致,因此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的关注度,定期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配合生命体征监护,以此在患者体温升高初期,及时开展救治,控制抑制器官组织炎症反应,避免因高热情况发生,影响组织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感染性休克作为严重并发症,致病原因以组织器官发生严重感染,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的所引发,发生后可累计细胞组织供血供氧、循环代谢等多个方面,由此加剧疾病致死几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威胁性影响。因此,临床护理开展期间,应综合患者疾病特点,实施感染性休克预见性护理,严格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定时查验黄疸及胆囊大小、腹膜刺激征情况,如患者出现寒战,应给患者喝热饮料,加盖毛毯,保持患者体温稳定,发热阶段,应给予冷饮、冷敷,或头部置冰袋,以利于头疼缓解,仔细观察出汗的最初迹象,并输注水分、营养等,以此抑制炎症反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及临床治疗实施效果。
(2)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护理注意事项:
        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生存期限、机体健康水平等均存在较大影响,PTCD术虽然能够对患病患者起到良好治疗作用,但受患者机体状态、既往病史等因素影响,需加强术后管理干预,针对性感染性高热、休克等进行严格管控。手术置管、术后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位等情况的发生,可加剧患者术后感染性疾病发病几率,因此,以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术后机体状态进行调整,从多方面入手实施管控,降低引流管受压、打折、堵塞及滑脱等情况发生几率,在护理期间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观察 引流物排出量、颜色、性状态等,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更换诊疗所用器械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此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性疾病发病几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进一步促进临床诊疗、护理工作开展有效性及干预性作用,从而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4.总结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即 Reynolds 五联征。因此,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促进患者疾病救治效果、康复的重要措施,采用临床护理,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继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疾病认知、病情进展、机体状态、诊疗环境等开展管理和调整,能够使患者在诊疗期间对自身疾病产生正确认知,积极配合诊疗、护理工作,同时预防并避免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病,有效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机体健康状态,具有良好实施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