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介入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杨新梅
[导读] 目的:观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新梅
        新疆生产建设第七师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宣教指导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可降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常规宣教指导效果。
        关键词:介入护理;脑血管;介入治疗;焦虑;疼痛;并发症
        脑血管病变患者易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目前脑血管介入治疗已逐渐替代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患者常产生焦虑情绪和疼痛感,影响治疗效果。介入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的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本文观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98±4.34)岁;平均病程(8.82±1.41)d。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76±4.14)岁;平均病程(8.69±1.21)d。脑血管狭窄诊断标准[6]:脑血管造影提示缺血事件的责任血管为脑动脉颅内、颅外段,且狭窄程度均大于70%。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狭窄病变;年龄>18岁;具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衰竭者;对造影剂过敏,不能耐受介入治疗者;存在严重的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宣教指导: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目的、优势、必要性、
安全性等,术前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解决措施等,介绍介入治疗设备、医疗团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护理:护理前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五指疼痛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级,再实施相应级别的介入护理。(1)HAMA评分<7分,疼痛评分<2分,实施一级介入护理,告知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治疗的信息。(2)7分≤HAMA评分<14分,2分≤疼痛评分<4分,实施二级介入护理,在一级指导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精神松弛训练指导,于安静、舒适的环境,患者闭目养神,全身肌肉放松,采取鼻呼吸,在吸气时心中默诵1,呼气时默诵2,坚持15min,每天1~2次。(3)HAMA评分≥14分,疼痛评分≥4分,实施三级介入护理,在二级指导基础上,邀请心理学专家实施深层次的介入护理、必要时行药物止痛,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两组均护理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HAMA评分。评分标准:无焦虑(<7分),可能焦虑(7~14分),焦虑(15~21分),明显焦虑(22~29分),严重焦虑(>29分)。(2)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采用五指疼痛评估法评估,分值范围1~5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不适感、排尿困难、失眠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五指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五指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对照组五指疼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五指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0%(11/50),低于对照组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但该手术易造成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及烦躁心理,可引起患者出现心率、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因此,在介入治疗围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介入护理通过对患者焦虑情绪、疼痛不适进行分级,并进行相应级别的介入护理,采用精神松弛训练指导和专业心理调节方法,帮助患者放松心态、保持心情愉悦,改善心理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健康状况,提高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分析原因为患者术后出现不适感、排尿困难、失眠症状等多数是由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所致,而介入护理实施个体化介入护理,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放松措施,既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又可降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常规宣教指导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可降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常规宣教指导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张振香.国内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7-18.
[2]谭晓熙.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5):101-102.
[3]陈伟伟,隋辉,马丽媛.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现况及防治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2):79-83.
[4]龚艳君,霍勇 . 从技术到体系: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发展的新阶段 [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1):1.
[5]王强,陈茂华,龚晓霞,等 . 心理分级指导对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影响 [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 1803-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