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实践意义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刘金梅
[导读]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刘金梅
        河北省献县中医院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 06225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认知度评分为(96.9±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程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创伤骨科;疼痛;认知度
        引言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因素的各种影响,创伤骨科发病率呈现只增不减现象。疼痛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诉症状,明显的疼痛会影响患者心率、血压,部分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这种创伤性疼痛对患者的治疗影响明显,严重可直接威胁生命。 临床对于创伤骨科患者除了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外,降低疼痛程度对其同样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0.9±3.0)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1.6±3.3)岁;同时将我院创伤骨科3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强化护理人员培训。科室需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系统培训的重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创伤骨科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尤其需要强化对疼痛知识的学习,让护理人员认识到疼痛是创伤骨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并强化护理人员对疼痛危害的认知,使其明白疼痛的产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焦虑、烦躁情绪,同时还可能会影响病情恢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加重期病情,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与责任意识;此外,还需强化对疼痛干预知识培训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促使其掌握缓解患者疼痛感的有效方式,进而有效的提高干预质量。干预结束后,还需要设定相应的考核环节,对培训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及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培训结果,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可上岗。同时需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薪资挂钩,以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2)疼痛干预管理。①强化对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技能管理的重视,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较为频繁的人员,其沟通方式、行为表现及态度等通常会直接影响患者情绪与配合度。故而,科室必须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促使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急患者之所急,真正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人员以更为耐心、更为体贴的态度对待患者,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更为悉心的照顾与干预,真正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理解、照顾与关爱,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舒适度,促使其疼痛缓解、加速其康复。其次,宣教与止痛管理。②知识宣教是日常干预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的讲解方式、讲解语言等通常会影响患者认知度,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疾病及疼痛相关知识的同事,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进行讲解与宣教,对于表达能力稍弱的护理人员,可进行强化练习,直至其能够准确、通俗的向患者讲解疼痛形式、有效护理方式、缓解疼痛的方法等为止。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知情况,以自制认知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原因、疼痛表现、干预方式等,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度越好。(2)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认知度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理人员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创伤骨科是骨科学的一个细小的分支,面向的人群为各种创伤性疾病。比如上臂的骨折、下肢的骨折、脊柱的骨折以及其他部位的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形式以疼痛为主,不但会降低患者睡眠质量,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焦虑及抑郁。临床指出,对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时采取疼痛护理,不但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因为疼痛产生不良情绪。单纯的创伤护理和镇痛药物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样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在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明显的改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创伤处理和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对其他和疼痛相关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重视度不足。 该文中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加强了对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使用最合适剂量药物发挥最大镇痛效果,防止患者对镇痛药物依赖。 心理护理干预主要目的是增强患者对疼痛控制的信心,消除其恐惧感,提高其依从性。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对疼痛的正确的认识。 以患者的兴趣为基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利于降低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 以上疼痛强化护理干预旨在更好地帮助创伤骨科患者控制疼痛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创伤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不止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还需要进行并发症的管理,使用导尿管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并且定期更换导尿袋,避免发生回流,出现感染。告知患者要多喝水,进行膀胱的冲洗,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对患肢尤其是下肢进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疼痛管理打破了常规管理的被动、片面的护理模式,化被动为主动,护理更全面、具有针对性。通过成立疼痛管理小组,加强组内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并且加强疼痛的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疼痛得到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得到提高;通过对并发症的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通过优质的服务,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高,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而言之,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创伤骨科病房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知度,并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
        参考文献
        [1]刘芳君,骆淑玲,翁金金.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64-66.
        [2]张玉峰.分析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7):968-969.
        [3]涂小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209-5210.
        [4]李春梅.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9):107-108+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