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在眼科手术室的管理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姚玲莉
[导读]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眼科手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1、组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用“头脑风暴”
        姚玲莉
        重庆普瑞眼科医院,重庆,40006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眼科手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1、组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风险评估会,学会如何识别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将手术室发生风险以高、中、低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总结评分。2、共同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3、对手术室产生的风险进行整改后再次进行效果评定,从而提高手术室质量,避免手术风险发生。【结果】开展手术风险评估后,手术室工作人员提高了风险识别能力,加强防范意识。再次进行风险评分,其风险分值明显降低,确保手术安全开展,提高手术安全质量。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风险评估;管理应用
        眼科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开展侵入性操作的地方,是医院的重要部门。[1]很多眼科手术是比较复杂且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为了避免手术风险,我院于2020年6月22日在眼科手术室内组织工作人员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风险评估。针对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所开展的5560台眼科手术进行风险进行识别,按手术室发生风险以高、中、低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总结评分, 共同分析产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避免风险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现将该方法进行介绍。
        会议准备:组织护理部、医务部、手术室人员,参加以“规避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质量”会议,要求参会人员在开会之前,从手术室环境、术前管理、术中管理、感染手术管理等因素认真思考手术中存在哪些较高的风险环节。在正式会议上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2、针对2019年1月-2020年5月所开展5560台眼科手术进行风险识别,手术室、医务部、护理部同事轮流发言,以高、中、低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总结评分,共同讨论出以下较突出的手术风险问题:
        2.1、术前管理:手术中仪器、器械准备不足。眼科手术不断发展,器械不断更新,每台手术方式不一样,手术时需要的仪器、器械准备各有不同。术前仪器准备不充分,术中仪器发生故障的情况偶有发生。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主刀医生在手术台上坐等器械消毒情况也时有发生。手术仪器、器械准备不充分导致手术时间延迟,会增加切口感染风险。
        2.2、手术眼准备不充分:眼科手术前对手术眼进行结膜囊冲洗,结膜囊冲洗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结膜囊分泌物、致病菌,保证手术野清洁,减少术后感染。但有时护士进行结膜囊冲洗时,会忽略对睑板腺的按摩与清洁。开展白内障眼手术会使用开睑器暴露手术野,开睑器打开眼睑对手术眼的睑板进行加压,在暴露术野时睑板线内分泌物会从睑板腺口溢出,其溢出的分泌物会污染术野,增加切口感染风险。
        2.3、 沟通因素:手术过程中发生2起医护双方沟通不及时,患者术眼消毒准备充分后,长时间等待手术材料。患者术眼不适,导致患者产生退费情况。患者做术前准备,眼部进行清洗、消毒后,护士进行术前核查时才发现患者手术植入的晶体类型已更换,更换的手术材料未到晶体库,手术时间延后。由于等待时间过长,患者术眼长时间在消毒液的作用下,出现卡、痛。引起患者不满意投诉,退费。
        2.4、植入物信息安全核查因素: 发生1起植入物型号误植情况,白内障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将单焦点晶体更换成多焦点晶体,与主管医生沟通后补交费用后,主管医生未及时更改手术通知单上晶体型号未及时与主刀医生沟通患者晶体已更改。手术室护士按原订晶体型号进行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未与患者再次进行核查晶体型号,手术医生按原有晶体型号进行植入,术后患者发现晶体型号植入错误,引起医疗纠纷。


        2.5、手术室环境因素:眼科手术的特点,用时短,手术周转快,在高负荷手术工作情况下,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巡回护士会频繁开启传递窗、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所有手术需要的物品准备不充分,需要来回进出手术间拿手术用品,手术间门在手术过程中频繁导致手术室环境质量下降,空气含菌量增加,[2]增加手术感染因素。
        2.6、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因素:少量手术器械,医生在术中发现眼科器械有锈迹、颗粒成分残留。由于眼科手术器械以显微器械为主,都是精密仪器多带狭窄内腔和缝隙,残留的颗粒物可导致眼内炎。[3]眼科手术器械,未被彻底进行漂洗,残留的化学制剂会引起“眼前节毒性综合症”。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讨论出以下整改措施:
        3.1、针对各项眼科手术,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专科业务培训学习。在科室内按“以老带新”模式,由业务骨干带教,配合手术。现场教学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每位到手术室的新员都必须认识、熟记各类手术所需的器械类型、器械名称。确保手术器械准备精准无遗漏。手术前巡回护士必须对手术仪器的检查准备。从而避免医生在手术台长时间等待器械灭菌手术,或仪器检查维修的现象发生。
        3.2、内眼手术过程中,使用开睑器后,术眼睑板线口仍有分泌物溢出现象。在患者做结膜囊冲洗前,先采取对患者睑板腺进行按摩,帮助睑板腺口分泌物进行排除,再进行冲洗,有效避免手术台上开睑器加压后任然有分泌物溢出现象,减少感染发生的机率。
        3.3、加强沟通采取措施:优化更改手术订购晶体工作流程,建立手术晶体管理群,加强医生、护士之间的信息沟通。手术患者在术前晶体改变等情况逐一反应在工作群内,患者未到手术前准备好相关型号的人工晶体,避免患者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进行投诉。
        3.4植入物信息安全核查因素:主管医生对患者术前有晶体类型变动应及时反馈在工作群内。手术室护士接收信息后立即告知主刀医生晶体相关信息,加强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晶体信息核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时与患者交待晶体型号,护士核查晶体信息出现差异时,加强三方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晶体植入后将外包装递到患者手里,打消患者疑虑。
        3.4、针对手术间环境因素采取措施:①在手术前将所有手术用品准备充分,避免巡回护士来回进出手术间。减少手术间门的开启次数。②要求在连续手术台次之间手术间对1米内的物表进行消毒,自净。③手术间内准备敷料暂存桶,避开手术进行中频繁打开手术间传递窗,定时传递手术使用后的敷料,减少传递窗开启次数。提高手术间环境质量。
        3.5、眼科手术特点有时间短、数量多、器械周转率快的特点,①加大对眼科器械管理
培训供应室人员学习《眼科手术管理、感染控制,消毒、灭菌指南》②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按冲洗-洗涤-漂洗-纯水终末漂洗-热力消毒-润滑-干燥的流程对显微器械进行清洁维护,清洗后的器械避免锈迹、水迹、颗粒物残留。③清洗完毕的器械使用带光源的放大镜进行检查,发现有锈迹时及时使用除锈剂除锈处理,特别对器械关节处的处理。对清洗不合格器械采取复用器械清洗周期,重新清洗,保障器械质量,避免眼内炎的发生。④使用后的眼科器械使用化学溶液清洗后,应采用大量的纯净水进行漂洗。清洗后做好化学残留物监测,避免“眼前节毒性综合症”产生。
        4、结论:通过此次组织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医务部、护理部对手术室开展风险评估,让手术室人员学习了如何识别风险。通过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分析产生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再次进行风险评分这种方式,提高了手术室工作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手术护士在工作中风险的防范意识。手术室的风险分值明显降低,确保手术安全开展。
参 考 文 献:
[1]赵秋芬.护理管理,2011年3月1008-9969(2011)03B-0025-02
[2]周冬慈.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2月
[3]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中华眼科杂志.2016年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