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丁翠芸
[导读] 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丁翠芸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7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P>0.05,治疗24h后、治疗7天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神经功能评分。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丁苯酞;急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种突发性脑部供血障碍性疾病,发病后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会发生缺氧与缺血性坏死情况,继而导致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1]。目前,在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是抗血小板、血管溶栓与抗凝、介入等治疗。阿替普酶属于临床上一种新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与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形成一个复合体,并在短时间内疏通已经闭塞的血管,是临床上治疗AIS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治疗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发病到治疗的时间要求比较严格[3]。丁苯酞是一种通过人工合成的消旋类化合物质,可以改善患者缺血部位脑组织循环障碍情况,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本文中重点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8.79±6.84)岁;实验组平均年龄(68.47±6.69)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与口降糖等对症治疗,并保护好患者的脑细胞。
1.2.1对照组:
        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也不能超过90mg,将药物与专业溶剂进行配比,配置成50ml的溶液,在治疗刚开始的时候,推注的剂量为总剂量的10%,剩余的药液通过输液泵在一小时之内的泵入完毕。在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之后给予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是否发生了颅内继发性出血。溶栓治疗24小时之后,禁止应用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药物,比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每天两次静脉滴注,每次剂量为100ml。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七天的连续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来评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h后、治疗7天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7.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和整理,用(x±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n/%;例)
 
2.2治疗前后NIHSS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s;s)
 
3.讨论
        AIS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60%-80%左右,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也会死亡。目前,在临床上治疗AIS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血管溶栓治疗,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早期给予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能得到改善,并且在治疗期间经常会出现颅内出血现象,严重也会发生再灌注损伤[3]。有相关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4]。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显示,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IS效果更理想,并且见效比较快。因此,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与凝血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丁苯酞是一种通过人工合成的消旋类化合物质,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有很多相同之处,具有较好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还可保护线粒体免受缺血损伤等效果,继而改善患者炎性相关指标。此外,此种药物还能有效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达到增加缺血区域微血管数量的目的,促使血管管径尽快恢复,增加动脉的血流速度[5]。由此可见,通过联合用药治疗,丁苯酞可以通过上述的特征,来弥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血管扩张的不佳影响,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促使其神经功能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神经功能评分。
参考文献:
[1]刘晓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3):404-408.
[2]宋杰,陈莹.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6441-6443.
[3]胡明,王宏保,谢富友,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 安徽医学,2020,41(11):1351-1355.
[4]于辉,吴丽娥,武俊平,等. 不同时间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7):1867-1871.
[5]胡文倩,房林森,柳艳丽.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0,42(23):3608-3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