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白梅
[导读]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白梅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安贞医院心内科三病房 100029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认知,促进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疾病认知

        引言:受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血管痉挛影响,管腔呈现狭窄、堵塞现象,在血液受阻的情况下,下游心肌血液灌注不充足,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冠心病。该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多发,并且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疾病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常见治疗方式为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配合有效护理干预,为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有研究[1]表明,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于本院2020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100)性别:男/女=64/36例,年龄(61.39±4.97)岁。对照组(n=100)性别:男/女=66/34例,年龄(60.84±4.9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加强患者疾病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常规护理同上。另外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干预。(1)认知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相关调查问卷,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健康宣教方案。如果患者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则要求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各项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步骤,并配合视频、图文,确保患者能够明确自身病情,重点告知患者配合护理以及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在宣教完成后,可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强化患者记忆。如果患者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良好,则可以使用相对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告知患者各项步骤,为患者答疑解惑,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在宣教完成后,定期辅助患者接受检查。(2)行为干预: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对患者不良饮食情况进行纠正,告知患者保持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中,进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定期测量血糖、血脂等基本指标,合理调整干预方案。(3)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交流,通过主动与患者聊天,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对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疏导,确保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接受护理。
1.3观察范围
        (1)疾病认知:应用医院自制疾病认知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查表共4个方面,即疾病基础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等,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越高。(2)自我效能:应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共包括4个层面,即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沟通能力等,评分共10级,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无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对比两组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效能评分(x±s)
 
3.结论
        冠心病在临床常见度较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是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一旦术后没有得到有效护理干预,将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认知行为干预在充分了解个体常见应激事件的情况下,通过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可有效缓解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患者损伤。相关研究表明,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借助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促进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2]。在本文研究中,对比两组疾病认知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了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患者疾病认知、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加强患者认知、行为以及心理干预,可有效加强患者对各项疾病知识的认知,明确疾病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护理工作更加配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通过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提供认知行为干预,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方面优势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红京,曲畅,张翠莲.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36):4803-4806.
[2]宋爱青.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7):168.
作者简介:姓名:白梅(1969.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北京,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