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吴闽
[导读]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康复效果。
        吴闽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站立床训练干预。采用同一关节角度计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测量踝关节背屈主动活动度(AROM)、被动活动度(PROM),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踝关节运动、跟腱反射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踝关节背屈AROM、PROM及步行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踝关节运动评分、跟腱反射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步行能力,其对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康复护理;站立床训练;脑卒中;足下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ding bed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foot ptosis. Methods 66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foot pt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tanding bed train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ctive ankle dorsiflexion (AROM) and passive ankle dorsiflexion (PROM) were measured by the same joint angimete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2 groups. The ankle movement, Achilles tendon reflex and walking ability of 2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simple Fugl-Meyer (FMA) scale and functional walking scale (FAC).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1.82%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57.58%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nkle dorsiflexion AROM, PROM and walking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scores of ankle joint motion and Achilles tendon refl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 (all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ding bed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nkle dorsiflexion range of motion and walking a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foot drop,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anding bed training; Stroke; Foot drop
        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脑卒中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尤其是偏瘫所引起的患侧足内翻是造成患者异常步态的最常见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以患侧足下垂、内翻或跖屈,足背屈及外翻动作不能或减弱为主[2-3]。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其康复治疗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而站立床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负重以及平衡能力,同样在足下垂患者中得到了青睐[4-5]。为进一步评价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的效果,本院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临床影像学诊断明确;②均为首次发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③偏瘫侧足下垂,踝足关节不能背屈;④临床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好,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肿瘤、下肢关节损伤、意识障碍、入组前存在足下垂及不能配合或完成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8.82±10.35)岁,平均病程(56.75±22.17)d,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9.16±10.74)岁,平均病程(56.46±23.26)d,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21例。两组患者在以上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早期一对一康复护理,具体包括正确良肢位摆放(功能位)、患足护理及被主动训练、Brunnstrom技术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平衡及步态训练、转移及作业疗法、肢体加压及下肢负重训练、针灸治疗及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站立床训练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干预前
        由于患者不能长时间站立,在使用站立床时多存在害怕、紧张、恐惧、抗拒等不良心理,因此在使用站立床前,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站立床训练目的、站立床直的结构和性能,特别告知其安全带和倾斜的平台支架固定功能,且训练全程由经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场保护;另采用IPAD设备播放同型患者站立床使用视频,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疑问,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紧张及恐惧心理。训练前由专职护士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率、血压,于护士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下肢被主动关节活动。
1.2.2 操作方法
        指导患者背部紧贴床面平卧于站立床上,双脚与肩同宽踩在床踏板上,采用与患者肩宽大小适合的固定带对患者腋窝、骨盆、膝关节等关键部位进行妥善固定。首先小幅度调整站立床倾斜度,依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大站立床倾斜度直至患者完全站立,以使患者逐渐适应从仰卧到站立的体位变化。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倾听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疼痛等不适症状,待患者适应后指导患者体会站立感受,同时借助镜子进行站立姿态矫正。如上训练30min/次/d,连续训练干预14d。
1.2.3 不良反应预防
        患者进行站立床训练操作期间,临床护理人员应做好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具体包括:患者卧床休息4周内尽早开展站立床训练,训练前不宜空腹,应适度进行下肢关节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训练时应依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史等评估其耐受条件,循序渐进的调整站立角度;胸部保护袋以安全、舒适为宜,不宜过紧;训练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脸色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
1.3 评价指标
        采用同一关节角度计测量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测量踝关节背屈主动活动度(AROM)、被动活动度(PROM)以评价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情况。另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踝关节运动、跟腱反射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分。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以干预后患者ROM>健侧的90%,踝关节运动及跟腱反射评分较干预前增加90%以上视为基本治愈;以干预后患者ROM>健侧的70%但≤健侧的90%,踝关节运动及跟腱反射评分较干预前增加>70%但≤90%视为显效;以干预后患者ROM>健侧的30%但≤健侧的70%,踝关节运动及跟腱反射评分较干预前增加>30%但≤70%视为显效;以未达到以上标准情况视为无效;临床总要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n(%))]
 
2.2 两组干预前后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踝关节背屈AROM、PROM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比较(±s)
 
2.3 两组干预前后踝关节运动评分及跟腱反射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踝关节运动评分、跟腱反射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踝关节运动评分及跟腱反射评分比较(分,±s)
 
2.4 两组干预前后步行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步行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脑卒中是造成足下垂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脑卒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则会造成患者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神经血管萎缩等病理改变,而脑卒中患者的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由于神经冲动的激活不足,引起肌肉废用性肌萎缩,最终导致足背伸困难,造成足下垂[6]。目前临床对于足下垂的治疗主要依赖康复干预,如足部温热疗法、康复锻炼、针刺与按摩、佩戴支具、电刺激以及相应的肌群锻炼,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不及能够对患者进行肢体反复被动活动来维持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本体反射程度,促进肢体神经和肌肉功能的重建,因此能够对患者的足下垂症状进行明显改善[7-8]。
        但本研究发现单纯依赖康复训练存在见效慢、恢复不理想等不足,如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反映踝关节背屈活动度的踝关节背屈AROM、PROM等量表评分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干预后,虽然对照组也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效果不及观察组;而且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运动评分、跟腱反射评分虽然较干预前改善,但同样不及观察组;由此可见,单纯依赖康复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仍有待于提高[9]。因此本研究联合了站立床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评分、踝关节运动评分、跟腱反射评分不及显著较干预前改善,而且还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8%;这与陈佩顺[10]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再次肯定了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原因在于站立床训练与常规康复护理相比,能够使得患者护理干预姿势由卧位变为站立,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更早接受和开展步态训练,而常规康复护理时患者如果保持站立,不仅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在站立时还会担心跌倒,因此护理效果不佳[11];而且站立床训练不仅能够满足护理过程中对特殊体位的要求,同时提供床上及床旁的康复训练,包括站立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坐卧转移训练等[12];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步行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对患者的下肢肌力以及步态训练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站立床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步行能力,其对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云.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足下垂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9, 26(12):182-184.
[2] 汤杰杰, 陈孝奎, 黄斌,等.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 36(1):44-47.
[3] 盛逸澜, 余波, 瞿强,等.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新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04):65-68.
[4] 田亚君、周丽、王学红、张红艳.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推拿按揉预防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足下垂及足内翻畸形的效果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34):97-101.
[5] 王金宇, 吴玉芬, 韦冰心, 等. 磁振热双柏膏叠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 47(12):127-130.
[6] 王艳雪, 曹海杰, 孙乐鹏,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 2019, 34(3):119-122.
[7] 谷涛、侯典瑞、李长征、贾金龙. 以电针拮抗肌运动点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病人下肢功能和步态稳定性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16):145-148.
[8] 马惠、林慧颖、谢苏杭、王傲、贾程森. 基于预期性姿势调节机制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循证康复治疗干预方案的构建[J]. 四川医学, 2020, 41(7):102-106.
[9] 杨晓龙, 曲斯伟, 孙丽,等. 运动贴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5):560-565.
[10] 陈佩顺, 李陶韬, 关红丽,等. 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11).
[11] 吴琼, 姚静珠. 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 25(11):48-50.
[12] ]龚燕. 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19):3299-3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