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昕 张晓燕 云玉丹
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包头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愿配合调查或从事护理工作未满1年者。
包头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在职,且无精神疾病的23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科护士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科护士人格特质分析结果显示,完美型比较多,占比24.3%,思想型较少,占比6.5%;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评分最高的是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得分为2.74±0.86分,评分最低的是管理人际关系,得分为2.26±0.56分[1]。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儿科护士的人格特质与压力来源,并根据实际调查情况作出有效的改正方式,来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儿科护士;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压力源
每个职业都有适应职业的特质,也是在职业角色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也随之增加,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健全的人格[2]。随着儿童健康理念的增加,社会对与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儿科护士需要肩负着越来越多的职业责任。儿科住院的患儿一般不起病比较急,病情发展比较快,儿科护士需要面临着很大的工作佳压力,这就直接影响着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3]。本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儿科护士的人格特质与工作压力源,为缓解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出有效的解决按方案,促使其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包头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在职,且无精神疾病的23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240份调查表,有效回收230分,有效回收率96%。其中男18名,女212名,年龄20-50岁,平均(27.7±7.36)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15名,大专学历107名,中专及高中学历8名。
1.2方法
在调查之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
1.2.1人格特质分析:《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中涉及9种人格,完美型、助人型、感觉型、思想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
1.2.2心理健康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JSI)》该量表共包括5个维度和35个条目,分为 :(1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1~7 条目) ;(2 )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8~12 条目);(3 )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13~15 条目) ;(4 )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16~26条目) ;(5 )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27~35 条目)等 5 个方面的子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 ,表明引起的压力程度越大。
1.3观察指标
(1)儿科护士人格特质分析。(2)儿科护士压力源分析。
2.结果
2.1儿科护士人格特质分析
儿科护士人格特质分析结果显示,完美型比较多,占比24.3%,思想型较少,占比6.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230名儿科护士人格特质分析[1]
2.2儿科护士压力源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评分最高的是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得分为2.74±0.86分,评分最低的是管理人际关系,得分为2.26±0.56分,详细数据见表2.
表2:230名儿科护士压力源分析(x±s;分)[1]
3.讨论
压力源又被称之为应激源或紧张源,主要是指任何能够被个体知觉并产生正性或负性压力反应的事件或内外环境的刺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应用。这种新型的医学模式也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4]。
心理健康属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临床研究显示儿科护士抑郁情绪的比例要比其他职业的高出很多,所以,应该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在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应对措施,促使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提升。医务工作是一项比较细致并且责任心比较强的工作,要求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面对工作的时候精神也要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思想上的负担也比较重,在做任何操作的时候都应该小心谨慎,精神如果长期处于一个紧张的应激状态,就极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抑郁及强迫等诸多的不良情绪,所以,儿科护士应该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减少精神上的压力[5]。除此之外,对于医院的管理者而言,在关注患者利益的同时,也要多关心一下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儿科护士属于医院的主体,医院的经营状况、医疗水平都与医务人员息息相关。医院的管理者应该经常深入的了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尽可能的解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并且定期对儿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组建医务人员支持系统,促使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提高,最大程度的缓解心理压力[6]。
综上,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儿科护士的人格特质与压力来源,并根据实际调查情况作出有效的改正方式,来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晓燕,云玉丹,潘永昕.包头市二级以上医院儿科青年护士心理及人格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141-143.
[2]黄倩,付隆君. 医养结合机构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J]. 健康之友,2021(2):93.
[3]刘晓彤. 探讨护士职业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3):4-6.
[4]罗泽槟,王沛如,王逸如.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328-333.
[5]李存斌.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分析[J]. 健康必读,2021(2):219.
[6]史桂玲,甘慢慢. 社区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3):123-124.秦文斌科技教育基金科研项目”课题《包头市二级以上医院儿科青年护士心理及人格调查研究》(项目编号BYJJ-QWB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