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组合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何满
[导读] 分析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实施优化组合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
        何满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实施优化组合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给予优化组合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27.5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实施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在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应用广泛,且价值显著。但手术本身具备一定的创伤,所以在积极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作用[1]。本次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80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手术、护理干预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满足手术相关指征条件;此外,排除非宫颈疾病者、严重精神障碍者及存在相关手术禁忌症者[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跨度为26-50岁,平均年龄为(34.9±1.2)岁;病程为6个月-4年,平均为(2.3±0.2)年;疾病类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2例、宫颈肥大8例、宫颈糜烂10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跨度为27-49岁,平均年龄为(34.8±1.3)岁;病程为6个月-4年,平均为(2.4±0.1)年;疾病类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1例、宫颈肥大8例、宫颈糜烂11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基于围手术期严格按照手术室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包括常规健康宣教、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常规抗感染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术前优化组合护理。术前采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术前准备”优化组合护理,即:普及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采取伴乐、鼓励、亲情支持疗法,疏导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性心理;此外,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药品,确保后续手术顺利有序开展。
        (2)术后优化组合护理。术后采取“胶原蛋白海绵+宫颈导管+纳米银凝胶”优化组合护理,即:在手术之后,对患者及时使用胶原蛋白海绵,起到压迫创面的作用;手术24小时候,对阴道宫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使用自制的5厘米带孔宫颈导管,扩宫处理后,朝患者宫颈内口置入,宫颈外口露出1到2厘米。将纳米阴凝胶打开,采取自制的3厘米导管,朝凝胶管体前端口径内插入,导管头端置入到宫颈管内部,推动给药器推杆之后,把纳米银凝胶在患者宫颈锥切创面均匀涂抹,然后将给药器缓慢撤出。使用纱布对宫颈导管进行固定处理,留置3天,每天换药过程中,注射器连接导管外端,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对宫颈创面进行冲洗处理,进一步把纳米银凝胶推入到创面位置,直到手术后1周结束。手术1周后,使用自制的宫颈导管,对宫内口进行1次扩张处理,如果出现导管脱落的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对症处理。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
        (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宫颈粘连1例、宫颈闭锁1例,总发生率为7.50%;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出血5例、宫颈粘连3例、宫颈闭锁3例,总发生率为27.50%。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73,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考虑到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常规护理来说,较为片面,缺乏针对性,所以不宜提倡使用[3]。
        而本次提到的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术前准备”优化组合护理、术后“胶原蛋白海绵+宫颈导管+纳米银凝胶”优化组合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宫颈愈合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27.50%比较明显更低;由此可见,优化组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4-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实施优化组合护理干预,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惠.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702-1703.
[2]黄金红.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22):56-57.
[3]刘迎雪.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862-3863.
[4]潘微.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192例宫颈病变的临床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4):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