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马佳欣
[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影响。
        马佳欣
        晋城市中心血站   山西省晋城市 048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血站无偿献血人员共200名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依据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100名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引导、心理护理引导。统计献血者献血知识掌握率、无偿献血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1)献血知识:观察组献血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护理效果:观察组无偿献血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实施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且可积极提升献血者采血配合度,效果确切。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站;无偿献血者;临床影响

        无偿献血是我国临床医疗实施中的重要血制品来源途径,对于部分垂危疾病者生命的救治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部分无偿献血者而言,其在献血期间受部分因素影响,或存在一定负面情绪,影响血液采集工作的开展效率,故积极采取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或可提升血站无偿献血整体工作质量[1] 。因此,为分析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血站无偿献血人员共200名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依据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100名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引导、心理护理引导。
        对照组(男/女,52/48),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7.05±2.94)岁;观察组(男/女,51/49),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65±2.91)岁。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无偿献血条件者,思维意识健全;(2)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心理疾病者;(2)合并视听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引导:即在献血者进入血站后,由护士向其发放健康宣教采取材料,引导其阅读、签署相关文件后,安排献血者等候献血即可。
        心理护理:(1)健康知识宣教:缺乏对献血知识的正确认识是导致献血者负面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心理护理期间需借助健康宣教材料引导献血者完善阅读材料,明确掌握相关知识后,以积极献血。(2)心理引导:在完成健康知识宣教后,还需在此基础积极疏导献血者不良心理情绪,即在全程护理引导基础上,专业解答献血者相关问题,以缓解其心理不适,积极参与献血[2] 。
1.3观察指标
        统计献血者献血知识掌握率、无偿献血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各项数据差异性均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如组间对比结果为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献血知识掌握率对比
        观察组献血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献血知识:观察组献血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护理效果:观察组无偿献血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无偿献血对于我国临床医疗实施中血制品资源充足性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部分特殊血型献血者而言,献血者的无偿献血活动对其生命的挽救及生命安全的保障均有积极意义,故需加强血站无偿献血护理质量管理。心理问题是血站无偿献血献血者常见负面问题,对于献血者献血配合度存在负面影响,故心理护理的实施,则可在加强献血者献血知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基础上,消除负面情绪发生诱因,进而为献血者献血配合度的提升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实施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且可积极提升献血者采血配合度,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陈立丽.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192-193.
[2] 周丽. 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