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5例精神疾病患者、15例我科护理工作者以及10例患者陪同人员,分析我科平日护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给出相关解决措施,确保我科平日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比应用护理措施前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工作者因素以及陪同人员因素。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比较应用护理措施前后情况,应用后总隐患数量明显低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点分析科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给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减小患者的难控性,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素质,给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隐患;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护理对策,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25例精神疾病患者、15例我科护理工作者以及10例患者陪同人员。
1.2 安全隐患
1.2.1 护理工作者
首先,工作责任意识不足。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而产生一定的抗拒行为,加大了护理工作开展的困难程度,部分护理工作者对患者不够尊重,减少相应的护理工作流程,导致患者所获取的治疗效果不是十分良好。也有部分患者无法清晰地对自我意识进行表述,护理工作者无法对其真正诉求进行理解,造成患者疾病更加严重。其次,专业能力相对不足。患者在产生异常情绪或是癔症症状时,一些护理工作者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相关记录工作,或是因为患者表现出一定的抗拒行为,护理工作者没有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发生错用药物和漏用药物等情况。
1.2.2 患者
首先,自残行为。部分患者思想中存在一定的罪恶感和自责感,加上疾病导致患者产生幻视和幻听等临床表现,患者为了减轻内心的病症,极为容易产生自残行为,也有一些患者对工作或是家庭表示担忧,害怕精神疾病会给今后的生活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对于医院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比较抗拒,发生逃跑或是自杀行为。其次,伤害人和物的行为。该种类型的症状经常发生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躁狂症患者身上,患者也比较容易打砸物品、伤人或逃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且该类患者的症状比较难以控制,给护理工作者和其余患者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1.2.3 陪同人员
首先,陪同人员对治疗期间不遵照医嘱进行治疗的理解存在偏差,或是予以患者和危险物品接触的机会。其次,一些陪同人员无法对患者实际治疗中的一些治疗方式加以接受,例如,全封闭式管理方法,对于护理工作者不是十分理解产生护患纠纷。
1.3 护理措施
1.3.1 加强护理工作者专业能力,加强职业素养
首先,组织各种类型精神疾病有关学会,给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有效规避实际护理工作者开展中基础医疗问题的产生。其次,创建相对完善的岗位责任规定,加强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更加具有同情心。
1.3.2 患者
首先,针对患者的各种行为与心理状态予以高度重视,有效规避对于患者的刺激。其次,加强药物治疗,可以实现对患者相关症状的有效治疗,联合应用护理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1.3.4 陪同人员
首先,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陪同人员相应引导,加强他们对患者的理解。其次,向陪同人员讲述清楚医院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比如,实施全封闭式管理的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获取陪同人员的支持。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借助于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一 护理措施应用前后科室中各种安全隐患因素实际产生情况
3 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工作者因素以及陪同人员因素。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比较应用护理措施前后,应用后总隐患数量明显低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重点分析科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给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减小患者的难控性,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素质,给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顾益萍.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016):186-188.
[2] 付雪君, 王齐, 吴迪.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v.15(60):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