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萍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多发伤为急诊科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主要因车祸、高处坠落及打架斗殴等因素所致,是导致青壮年残疾及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改善而言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综述,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关键词】:急诊多发伤;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救治成功率
多发伤指的是机体受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损伤或者相继遭受两个或以上解剖部位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相关统计表明[1],导致中青年人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即为创伤,早期抢救为成功救治创伤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主要针对多发伤的临床特征、救治特点以及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应用方法以及价值等展开综述,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急诊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1.1 不同部位创伤表现及危险性差异
头部创伤患者通常合并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颈部创伤患者极易有气道阻塞、窒息以及气道梗阻等表现存在;胸部创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血气胸、肺挫伤等表现存在[2];腹部创伤患者中实质脏器损伤较空腔脏器损伤更为常见,且患者极易出现休克症状;四肢长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患者通常存在血管损伤的情况,因此发生休克的风险极高。
1.2 伤势严重
由于急诊多发伤患者的受损伤范围较为广泛,且损伤较严重,机体的失血量较多,患者有剧烈的全身应激反应存在,受心肌挫伤、心肌梗死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同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3]。
1.3 感染发生风险高
急诊多发伤患者因存在病情严重、广泛软组织受损、伤口严重污染以及休克等情况,若初期未妥善处理伤口以及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等,均可导致感染发生,且通常以混合性感染为主。
2、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特征
临床针对多发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强调遵循先抢救后诊断的原则。因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快、患者机体严重受损,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整个急诊救治过程均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争分夺秒,于最短的时间之内全面、准确的评估多发伤患者的伤情。早期是否可以准确、迅速地评估患者的伤情并且为其实施有效的救治是决定患者治疗成功性的关键所在[4]。多发伤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完善系列护理工作,保证抢救工作可有序进行,尽可能在患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前通过合理的救护,减轻病症对患者身心产生的损伤,将病情恶性循环阻断。
3、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应用于国外临床医学领域中的时间较长,且相关研究较多,近几年来,国外临床医护人员分别对不同专科疾病实施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干预,且均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多发伤于西方国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为国外临床的重点研究对象[5]。因多发伤可对机体多个器官以及系统产生影响,涉及的临床学科较多,且临床表现变化无常,最终可诱发多器官、结构以及功能异常,导致多发伤诊疗需要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治,避免病情延误。国外的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包含骨科、内科、病理科、胃肠外科等临床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患者、家属以及药剂师等。护理人员作为多学科协作方案的重要参与者、执行者以及决策者,于多发伤患者病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为利用网络会诊的方式,确保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医患之间可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丰富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手段,提升多发伤诊治水平,促进患者预后以及生命质量改善[6]。
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于近年来获得推广和应用,同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多发伤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其他相关科室常参与会诊,及时有效的救治虽然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缓解病情,但是患者损伤严重且病情进展较快,提升临床救护的难度[7]。目前国内部分综合医院已在急诊多发伤临床救护中应用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模式,虽获得的效果理想,但是还需结合国外应用经验,完善干预方法。
4、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中临床各学科的作用
4.1 护理人员作用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当中,护理人员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要求其了解多发伤相关知识,且需要配合临床医生完成患者的诊疗活动、健康宣教活动、心理疏导以及后续护理等。急诊多发伤通常为突然发生,因此患者有不同程度负性情绪存在,为此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改善负性情绪,提升正念水平。除此之外,可利用榜样效应向患者例举康复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4.2 临床医生
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复杂,为此不仅需要急诊科医务人员开展救护工作,还需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护人员需要组建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征等制定救护计划,并且通过多学科会诊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提升医疗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4.3 心理医生
多发伤通常在患者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可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大的痛苦感,且患者一时无法接受患病的事实,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负性情绪亦为导致多发伤患者病情加重的一项重要诱因,为此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力度。心理医生为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负性情绪,同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且有勇气面对患病的事实,以获得身心同治的目的。
5、小结
以往临床为多发伤患者开展以急诊科为主、其他科室会诊的救治制度,但是其会诊的过程较长,且存在相关救治人员流动性大、创伤急救操作规范性欠佳等缺陷。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的应用可以将多发伤患者术前会诊的时间缩短,有效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倩,柴宇霞,胡琳琳,等.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中的初步探索[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4):4472-4475.
[2] 李向阳,陈彬,张立仲,等. MD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行早期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4):386-388.
[3] 颜艳,翟永华,武霞,等. 颅脑颈胸腹骨盆会阴钢筋复杂贯通伤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救治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2):47-49.
[4] 武爱萍,王雪利,李乐乐,等. 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3):119-120.
[5] 杜哲,黄伟,王志伟,等.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2(2):298-301.
[6] 杜哲,都定元,黄光斌,等. 综合医院创伤中心模式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疗效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8):703-706.
[7] 施笑笑,孙淑英,张巧玲. 多学科照护在妊娠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98-100.
个人简介:王丹萍,女,汉族,出生日期: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急救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