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吴念念 王洪霞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针对性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意义。
        吴念念   王洪霞通讯作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此篇为本院妇科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抛硬币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比组51例应用常规性护理,仔细记录两组护理数据,随后展开讨论。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肢周径差低于对比组,有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护理中,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且减少患者术后患肢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使患者上肢水肿得到控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
        临床妇科疾病中乳腺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很高,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患者乳腺上皮组织部位,其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首选方法,但术后患者腋窝淋巴结系统会受到损伤,造成患者淋巴回流产生障碍,上述症状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一种。对于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产生上肢淋巴结水肿状况,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结合针对性护理,进而确保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所以,本文抽取10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深入研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篇研究对象为本院妇科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初始时间为2019年9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利用抛硬币方法,予以展开分组对比,其中实验组分51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32岁、59岁,中间数为(45.50±1.37)岁,对比组分51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34岁、62岁,中间数为(48.00±1.08)岁,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当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抬高其患肢,同时给予患者上肢淋巴水肿部位展开向心性按摩,随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运动训练,例如爬墙、摸耳朵等。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内容如下:第一,患者手术皮肤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期保持患者手部皮肤干净,每天进行清洁两次,从患者手指部位开始直到关节处停止,操作期间要保持动作轻柔,且手法要细腻,进而保证患者皮肤不受到损伤。在清洁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擦拭干净患者手部水分,并且均匀涂抹中性无刺激性质的润肤乳,从而形成皮肤保护膜,降低患者感染发生几率。第二,包扎加压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选用弹性绷带,从患者的腕部以环形一直缠绕到肩部,同时分别将患者手腕和手肘及上臂部位套上网状弹力绷带,随后进行操作固定,每天佩戴时间要超过一小时以上,针对中、重度水肿患者要选用棉质套袖,进而保护患者血管神经。第三,患肢护理,护理人员要在其患肢水肿较为严重周围,对淋巴管道进行按摩,按摩从远心端逐渐向近心端方向进行,便于促进患者皮肤淋巴回流速度。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卧床状态,同时在其患肢下方垫上软垫,使其患肢高度要超过胸壁,进而使淋巴回流保持正常。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周径差
护理前,实验组患者上肢周径差为(5.8±0.9)cm与对比组患者上肢周径差为(5.7±1.1)cm相对比,差异无任何意义(P>0.05)。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肢周径差为(2.7±0.4)cm与对比组患者上肢周径差为(4.5±1.3)cm相对比,实验组低于对比组,差异有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2%,对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65%,实验组低于对比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 2 2组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乳腺癌属于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然而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虽然取得显著效果,但是此种手术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术后会严重损伤患者腋窝淋巴系统,造成患者淋巴回流发生障碍,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诸多症状,例如上肢淋巴水肿、引起上肢感染等。因此,在术后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展开一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为患者手术皮肤护理、包扎加压护理、患肢护理等,加强对患者手部皮肤展开细致清洁护理,有效促使患者皮肤保持干燥,且预防手部皮肤感染发生率。对患者伤口展开加压包扎处理,可保证其患肢受力均匀,并且使患者水肿症状得到改善。指导其将患肢抬高和进行适当运动,可加快患者血液循环,同时对患者淋巴展开按摩,有助于患者淋巴管道疏通,使患者淋巴回流正常,加快患者术后病情康复进程,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4]。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护理中,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且减少患者术后患肢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使患者上肢水肿得到控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妮霞,任晓红.抗阻力训练配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及上肢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689-692.
[2]张丽霞,丛日欣,刘平,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管理分析[J].大医生,2019,4(1):164-165.
[3]丁艳妮,王雁,杨佩,等.针对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164-165.
[4]王军兰,何亮琼,邓小英.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及护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2):1857-1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