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脑病五区 100000
摘要:目的:探寻中风偏瘫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从2020年7月到2021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4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1:1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的病例数均为32例。对照组接受艾灸,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再行拔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能力与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而言,艾灸+拔罐干预尤为必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风;偏瘫;艾灸;拔罐
中风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高发疾病,可分为出血性、缺血性类型,其中缺血性最为常见。祖国医学[1]指出,中风是本虚标实,患病后往往会产生昏厥、言语障碍、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各种症状。现代社会中,医疗水平较高,有力地控制了中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相关研究[2]指出,中风恢复期间接受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优惠预后,加快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艾灸、拔罐是中医护理的常见项目,广泛运用于各疾病护理中。对此,本研究针对中风偏瘫患者,提出艾灸+拔罐综合护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4月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64例,按照1:1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的病例数均为32例。实验组男患、女患例数分别为20例、1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8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1.04±3.11)岁;对照组男患、女患例数分别为19例、13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9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62.6±5.02)岁。以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得出P值>0.05,提示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符合临床对照研究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艾灸干预,选取关元、气海、神阙穴为艾灸穴位。每个穴位灸1 min,共治疗30 min,隔三日1次,疗程为3个月。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再行拔罐,选取臂臑、华佗夹脊、梁丘等穴位,使用止血钳家住一个乙醇棉球,将其点燃后置入到罐中环绕两三圈后迅速提出。同时,将罐抠迅速扣在穴位上,慢慢地摇晃罐体,细致查看罐体是否稳固。留罐15min后待到局部皮肤出现冲血状态,一根手指按住罐口皮肤,待到空气进入后迅速起罐,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半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肢体功能的评定参照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该量表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上肢与下肢,其中上肢的总分为66分,下肢的总分为34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同时,关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予以评定,该量表主要包含10项内容,每项采用0分、5分、10分、15分予以打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均用()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治疗后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分]
3讨论
祖国医学[3]指出,中风偏瘫属于“痿证”疾病类,患者往往表现出气虚血瘀、筋失所养和脉络痹阻。艾灸法,是中医护理特色方法之一,可对经络与内脏器官功能予以有效协调,并加快血液流动。拔罐可加快中风偏瘫患者脑血流动速度,改善血液粘稠度,促使大脑皮质脑神经细胞功能渐渐恢复如初[4]。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艾灸+拔罐联合护理方案对于中风偏瘫患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医院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圆圆.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4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21):84—86.
[2]彭天忠,黄学娣.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4):599—601.
[3]奚马利,周国平,罗梦,杨路,詹珠莲.刺络拔罐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11):1145—1149.
[4]李娜.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应用刺络拔罐结合康复训练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