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汝娟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在临床治疗中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分析。方法 从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共选择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5例/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目的: 评价社会残疾筛查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中患者得分的差异。结果 组间接受护理前组间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护理1周(1.08±0.22)分、护理2周(0.59±0.63)分均明显低于劥前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在于社会关系、心理领域、日常生活能力及生理领域取得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 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病情特殊,需根据其特殊性病情为其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中表现突出效果,值得对其推广及使用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个性化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作为一种常见精神类疾病,在病发时各方面存在功能性障碍如(思维、行为、情感)等,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在治疗中需依赖抗精神病药疗法,但单纯药物治疗模式无法对已经损害的社会功能起到较好作用,达到的效果较为不理想。在住院期阶段仍采取封闭式管理,从而忽略了对患者培养社会能力,出院后很难融入到社会环境中,缺乏社会的交往技能,出现复发率高,精神类疾病患其本身生存质量水平较正常人比较弱,除病情轻重影响外,社会支持也将成为影响精神病类病患改善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2]。本文积极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手段,评价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患对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3月到2020年11月,选择了1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5例/组)。
入选标准:满足精神科病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大于18周岁;病案资料齐全;可全面配合研究调查者。
排除标准:病案资料缺失;家属不同意患者参与研究;合并靶器官病症;合并慢性病症者。
对照组内男30例,女45例,年龄18-65岁(41.26±2.02)岁,病程2-6年(3.52±0.62)岁;观察组内男31例,女44例,年龄18-66岁(41.29±2.04)岁,病程2-7年(3.89±0.67)岁;本次研究在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及监督下进行,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在可容错范围内,经统计学检验可见P>0.05。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院内常规化护理干预,即宣教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行常规化饮食及心理、生理、康复指导。
观察组入选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①组成科室个性化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及科学化培训,投诉对患者进行专业化药物指导,含药物的作用机制、干预目的、可能会诱发的不良药物反应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等,通过宣传有关知识使患者进行掌握。②个人行为引导:注重与其监护人的沟通质量,使其知晓如何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评估,对病情复发前兆进行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对患者心理刺激,对其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排解,特别叮嘱患者家属每餐药均需看服到肚子,以免患者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而出现不服、漏服、换药及藏药现象。鼓励患者进行社交活动或参加劳动,达到预防社交能力及劳动能力减退的效果,同时起到提升社交能力及其他功能能力的目的[3]。③心理康复护理: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对治疗干预有负面影响,因为持续的不良状态对治疗有负面影响。护士需要与患者多次进行暗示指导或和蔼可亲的顺利交流,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同时建立自己的信心,告知生活护理方法,有助于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舒缓生理不适带来的情绪不佳。
1.3评价指标
社会功能:于患者接受护理前、护理1周、护理2周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SDSS表内含10个评价条目,评分为0-3级,0(无异常),1(功能存在轻微缺陷),2(功能缺陷严重)。
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是SF-36量表,包含以下4个评价维度,即社会关系、心理领域、日常生活能力、生理领域评分,最高得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即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此量表重测信度=0.872,Cronbach′sα=0.865。
1.4统计学方法
采集的数据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经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SDSS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组间接受护理前组间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护理1周(1.08±0.22)分、护理2周(0.59±0.63)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组间SDSS评分相较(x±s)
2.2组间干预后生活质量(SF-36)水平相较
观察组在于社会关系、心理领域、日常生活能力及生理领域取得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详见表2。
表2组间干预后生活质量(SF-36)水平相较(±s,分)
3讨论
随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逐步增加,导致其精神状态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患病者青少年和中年居多。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与患者所处环境、家庭遗传、体质变化及精神刺激有关。近年来精神医学不断地发展,药物治疗不是唯一的措施,在临床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发展、性格特点及家庭支持或患者自身心理状态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提升其临床药物治疗及其他手段干预效果的关键。消极心理的产生与发展严重影响治疗疗效与预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有国外研究资料显示适当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病情稳定后出院的精神分裂患者,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护理1周(1.08±0.22)分、护理2周(0.59±0.63)分均明显低于前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于社会关系、心理领域、日常生活能力及生理领域取得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个性化护理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员用各种方式及途径,为不同患者指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更好的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护理模式,也增强其护理质量的一套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对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社会技能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积极为临床选择护理方案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祖艳.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05(v.16):272-272.
[2]陈少英,李艳丽,谢璧霞.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4):174-176+202.
[3]孙称网.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06):131-132.
[4]李冬冬.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