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式照护在提高家长新生儿护理能力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谷文娟 景佰霞 赵春娟 宋树环
[导读] 家庭参与式护理(family-integrated care,FIC)是指在新生儿专科护士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前提下,允许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的一种照护模式。
        谷文娟  景佰霞  赵春娟  宋树环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山东 聊城252600
        摘要:家庭参与式护理(family-integrated care,FIC)是指在新生儿专科护士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前提下,允许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的一种照护模式[1]。通过对患儿家长的评估、筛选、培训指导、检测护理能力、征求满意度,提高家长新生儿护理能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护理品质。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NICU早产儿;患儿家长;健康培训;护理能力;满意度
        家庭参与式护理(FIC)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家长迫切需要掌握早产儿的护理能力,怎样才能更好更快更全面的让家长掌握护理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FIC是一种建立在尊重患儿家庭、保持医患关系平等基础上的护患互动的护理模式,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家长参与早产儿护理能促进早产儿消化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2],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一、评估[3]
1、评估参与护理患儿的家长(至少2位)。
        (1)心理评估:积极有效的家庭系统包括成员有能力适应新的环境,能够从外界得到有效反馈并认识到家庭目前遇到的困难。健康教育评估:袋鼠式护理、喂养、日常护理、病情观察、特殊照护、鸟巢式护理、用药护理、急救复苏、特殊设备的使用、参与式家庭护理决策等。
2、评估患儿
        新生儿科专科护士在医生查房完毕,经与主管医师沟通,确认患儿病情稳定且患儿次日无特殊检查和治疗,电话询问父母有无发热、感冒、肠道不适等,通知父母次日来院参与护理照护。
二、纳入、排除标准[3]
1、患儿标准
        (1)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体重≥1800g;②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无严重并发症,且平稳时间>24h;③可自主呼吸,不吸氧或只需低浓度吸氧;④已经开始胃肠内喂养,且持续时间>24h。
        (2)排除标准:①患儿有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消化道发育畸形或其他严重先天性生长发育异常;②接受高水平的呼吸支持,如有创呼吸机治疗、高频振荡呼吸、体外膜肺氧合等;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④接受镇静治疗;⑤出生体重<400g。
2、父母标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身心健康,既往无精神病史,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②居住在本市,白天能够随时来医院共同参与护理,每次至少4h,每周至少3次;③患儿家长自愿参与FIC,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家庭系统完整、稳定。
        (2)排除标准:①患儿家长拒绝合作;②近期患上呼吸道感染者、皮肤传染病等传染性疾病者、有发热者、肠胃不适者等。
三、实施方案
        早产儿住院期间、出院前2-3天,由新生儿专科护士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允许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3]。

在早产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设置温馨病房单间,方便家长照料,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给予家长相应的指导,让其参与护理早产儿的工作,掌握早产儿的喂养、日常护理、病情观察、特殊照顾、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用药护理、急救复苏等,皮肤的清洁、脐部的消毒、生命体征的测试、应急处理等,并通过袋鼠式护理[4]、皮肤接触等发育支持满足患儿的需求。专科护士评估患儿及家长,依据患儿、家长纳入、排出标准,选择适合FIC的患儿。与主管医师沟通,确定患儿病情稳定且患儿次日无特殊检查和治疗,电话询问父母有无发热、感冒、肠胃不适等,通知父母次日来院参与FIC[3]。出院前,专科护士对家长护理能力进行检测,要求逐项达标,即具备护理早产儿的能力。在患儿出院第二天和第一周,专科护士对患儿进行家庭访视,了解家长护理能力及患儿在家长的情况,包括早产儿生长发育、神志精神情况、生命体征、喂养、皮肤情况等。
四、国内外现状
        家庭参与式护理起源于加拿大,基于爱莎塔利亚的人文新生儿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是指新生儿专科护士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前提下,允许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的一种照护模式。FIC已在国际护理界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FIC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家长育儿能力和信心、增进母子情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5-6]。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早产儿在我国的死亡率低于4%,但出院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仍值得关注[ 8 ]。由于传统护理所能提供的服务是短暂的、预防性的日常护理,缺乏专业性、连续性,无法持续改善早产儿的不良状况, 因此早产儿的针对性护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参与式护理要求以早产儿家庭为主, 评估早产儿与家属的心理、社会、生理、经济情况、家庭关系及其家庭是否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等, 从而指导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9 ]。
五、实施益处
        实施家庭参与式照护(FIC)能帮助家属熟悉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提高他们对早产儿日常护理技能以及对异常情况的识别及紧急处理能力,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延伸至家庭,保证新生儿出院以后能够接受优质家庭护理,确保早产儿发育正常,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 7 ]。FIC 为早产儿顺利过渡到家庭以及对早产儿智力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BANERJEE J, ALOYSIUS A, PLATONOS K, etal. Innovations: Supporting family integrated care[ J] . J Neonatal Nurs , 2018, 24(1) : 48 - 54.
[2]刘春玲,杨燕妮.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质量、奶量、睡眠的影 响[J].护理研究,2014,28(1A):73—74.
[3]胡晓静,钱葛平.家庭参与式照护护理规范.新生儿护理规范/范玲主编,2019 ISBN 978-7-117-28749-4:38—42.
[4]王勤,陈晓雯,赵敏慧.高危早产儿袋鼠式母亲照护安全管理的构建EJ].上海护理,2015,15(6):78—80.
[5] 姜楠,李小寒,范玲.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6,30(3):264—27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03.
[6] 王勉,刘建珍,潘亮,等.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l(18):1665一1667.DOI:10.1682l/j.c1nki.hsjx.2016.18.012.
[7] 姚梅.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7,23(27):248.
[8] 冯小芳, 张丽萍, 钱施,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 N I C U 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研 究 [ J ] . 护 理 管 理 杂 志,2 0 1 9 , 1 9 ( 1 ) : 3 0 - 3 3 .
[9]徐芮, 钟丽晖, 申玥, 等. 微信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的影响[ J ] . 护理学报, 2 0 1 8 , 2 5 ( 6 ) : 6 8 - 7 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