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8期   作者:陈林
[导读] 对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陈林
        上海久红消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要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中现存问题,提出完善排烟系统设计、提升防排烟设备性能等解决策略,希望能为保障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建设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施工策略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相应建筑消防安全也越来越受重视,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不仅有利于降低火灾事故发生几率,也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明确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问题前提下,如何提高防排烟系统设计质量并解决施工问题,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要点
1.1防烟系统设计
        在设计建筑消防工程中防烟系统时,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以自然通风与设备加压送风相互结合的设计方式,其目的最大限度避免发生火灾时,减少楼梯间、室内及安全疏散通道内有毒烟气进入。如建筑前厅、楼梯间、防火通道、火灾避难间等关键区域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对其安装防烟系统设备十分必要,当建筑内发生火灾时,防烟系统应充分发挥自身效用,将建筑内所有人员安全且有序撤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1]。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建筑内各区域结构差异性以及窗体布置情况,并根据整个建筑结构热点,再确定是选择自然通风还是机械加压送风的建筑消防工程防烟设计方案。例如,针对开放性空间大、窗体多,并且能与外界自然形成对流开放区域,其自然通风设计方案最为适宜,此设计方案主要借助空气流通速度来将建筑内烟雾不断排出;针对相对狭小密闭的空间,无法与外界自然形成良好通风区域,选择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计方案是必然要求,结合建筑结构、密闭性及建筑周围区域环境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机械设备输出压与送风量,防烟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运行实验,便于发现系统设计缺陷,及时进行调试,确保加压送风设备正常运行,缓解发生火灾时,防烟区域运行压力,同时也能起到保护防烟区不被其他区域烟气进入的效果。
1.2排烟系统设计
        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是现阶段建筑消防工程排烟系统常用的两种设计方式,将氧气从建筑内房间、走廊等较为密闭的空间排出;如建筑内长走廊、大面积房间、地下车库以及停车场等同性质场所都需要设计与安装排烟系统。同样排烟设施在选择方面也分为两种,分别是自然通风排烟设施与强制性机械排烟设施,前者设施运行原理是将烟气利用建筑窗体进行排出,建筑内窗体较多的空间较为适合安装自然通风排烟设施;后者则是,在进行设计与施工前,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排烟局特点和掌握排烟井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械排烟方案设计,确保机械排烟设计方案合理性、可行性,无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会选择竖向排烟或水平排烟方式。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排烟井位置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排烟系统运行质量,否则极易造成建筑内烟气内流速降低,形成堵塞,对排烟系统运行性能带来较为严重影响。因此,在设计建筑消防工程中排烟系统时,不仅要考虑排烟系统对建筑机构的影响,也要确保建筑内排烟管道连接部位无任何问题,最大限度保证管道排烟顺畅。另外,控制排烟出风口与正压入风口距离间隔,其目的避免烟气短路情况出现,同时要做好针对建筑屋顶的排烟设施防水防潮措施,提升密封性与绝缘性,从而保障排烟系统运行效果。
2.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1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1案例分析
        本文以上海市政研究设计院的改建项目为案例,设计院由5栋且多层建筑组成,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功能属于商务办公,建筑面积3663m2,本建筑消防工程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包括灭火器)、防排烟系统等组成。下面将以本案例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依次阐述相应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提升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2.1.2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
        对施工完成后的排烟系统进行排烟量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诸多情况,并没有达到排烟系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其主要原因上海市政研究设计院属于改建项目,项目自身存诸多先天不足条件,如房屋与房屋之间防火间距不恰当,建筑内部逃生楼梯不满足耐火极限要求等。加上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并没有防火消防工程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导致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与建筑结构不相适应,既延误了施工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建筑消防系统性能,难以保障建筑消防安全。


        2.1.3烟机配电施工不到位
        设备稳定运行与排烟烟机配电施工完善性有着直接关系,但从目前烟机配电情况来看,施工不规范行为在配电施工中频繁出现,如在配电单回路时,并未留置备用电源与自动切换装置或配电线路走线十分混乱,与国家规定标准的电线线径存在差异等。上述配电施工问题,不仅极易导致烟机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也会为建筑消防工程排烟系统后期运行埋下风险隐患[2]。
        2.1.4机械防排烟设备性能不符合压力标准及风力要求
        在设计机械防排烟系统时,由于并为按照所规定的压力标准、风力要求对防排烟设备的参数进行合理选择,加上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做好现场调研与测量工作,导致机械防排烟系统性能无法满足建筑消防系统运行需要,极大地影响了建筑内防排烟效果。此外,防排烟系统中防火阀、排烟阀也极易发生动作卡顿、开关失效等情况,为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一定威胁。
2.2解决策略
        2.2.1完善排烟系统设计
        鉴于对上海市政研究设计院是改建修缮项目,其中一栋建筑为历史建筑,在实际改造修缮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消防规范及历史文化要求确定排烟系统设计思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选择与采购排烟设备,对重新调整后的排烟系统进行排烟量测试,确认测试过程中是否出现漏光、漏风等情况,若仍存在上述情况,应需要再次维修并要准备重新测试,直至排烟系统设计达到验收标准。由于该项建筑原有排烟管道属于土建风道,且土建风井有较多裂纹,漏风严重,会严重影响排烟系统运行效果,通过参照最新防烟排烟设计规范要求,对原有土建管道进行改造,在土建管道中做金属风管,切记风管改造完成后也要进行排烟量测试,从根本上保证排烟系统负荷设计及规范要求。
        针对防火间距不足问题,既要将历史建筑风貌保留,也不能改动建筑外墙;基于此,通过对贴邻建筑外墙开口进行处理,并在对开口外墙安装甲级防火窗,保证贴邻外墙耐火极限符合规范。因历史建筑内部的疏散楼梯采用木质结构,其耐火极限不符合要求,疏散楼梯直接关系火灾发生时,筑内部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及有序撤离。出于对保留历史建筑原貌综合考虑,在满足满足历史文化及消防规范要求基础上,对原楼梯进行改造,采用钢结构对楼梯结构及踏步进行加固处理,并按照钢结构要求进行防火涂料喷涂,提升原楼梯耐火极限。
        2.2.2优化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防排烟设计效果与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可基于整个建筑结构上对防排烟系统采取一体化设计,在设计图纸时,充分考虑防排烟机械、电气设备、排烟窗、排烟管道的采购、安装以及布置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以此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与防排烟系统设计无缝衔接。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发挥BIM技术优势,建立3D模型,并在模型中放置建筑防排烟系统,通过采取模拟化施工的方式来确认防排烟系统是否存在设计缺陷,便于及时修整[3]。
        2.2.3提升防排烟设备性能
        选择质量优、性能好的电气及机械设备,不仅能够充分满足防排烟系统运行要求,也能进一步提升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业设备采购人员,加强针对设备选型、采购等环节质量监管;部分防排烟风机其功率较大,可选择变频启动方式减少低压配电系统受到电机启动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有效规避因电机启动功率过大而导致跳闸等问题出现。另外,将先进传感器报警装置及远程监控设备布置在防排烟系统中,其目的提升防排烟系统自动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对防排烟系统故障有效控制,从而保证防排烟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2.4加大施工质量监督力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系统运行性能,加大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力度,选择具有多年施工经验及资质优的施工单位,为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性保障。对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重点位置进行严格把控,加强对图纸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核,并完善项目竣工阶段各项环节,力求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精准把握设计要点,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成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排烟工程质量,降低火灾发生概率,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避免造成巨大损失,减少火灾事故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志鹏.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重点问题关注[J].陶瓷,2020(07):106-107.
[2]郭伟.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砖瓦,2020(06):98-99.
[3]赵强.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与施工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9):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