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忠兴1李晓明2
1身份证件号:3713251992****0016 山东省250000 2身份证件号: 3708301988****5243 山东省250000
摘要: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是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与技术进行与各方面的对接工作来构建一个信息控制体制达到对所运用的项目合理管理。借助和依赖于现代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革新性的突破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工程管理从前期调研、设计,到施工与项目运作,直至最终的验收与投入使用等,涉及的工作内容极其繁杂且重要。一旦失去细节把控,将会为工程施工埋下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而工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管理与监督,并在各个管理环节与内容上进行优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更强调多层次的系统集成,高效、高质量的处理工程建设相关问题。通基于有序的协作机制、科学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可使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投入等方面进行精准控制。
2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的认知不足
目前,对公司中项目运作中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了解不够导致在认知层面的不够重视,也就不会在实际过程中偏重硬件的资金支持,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及时地进行监管和预防工程的风险,因此他们也就只是对专业软件等的付费知识买账,没有进行项目流程的组织构架、信息处理以及人员培训的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工作者的效率低下。还有部分也只是对信息化敷衍的表面形式,没有系统建设也就没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表面”。
2.2项目管理人才缺乏
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管理需要相关的人才,而管理人才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化项目工作的实施人员,所以管理人才在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地位是很关键的。在当下一些信息化项目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人员仅仅重视应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但是却忽视了经验丰富的信息化项目管理人才在工作中的作用以及价值,进而造成了信息化项目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项目工程方面的设计以及实施环节的工作,进而使得信息化项目工作进程得不到保障,而且项目质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不能达到专业标准。
2.3工程信息发展不平衡
越是在发达地区或者城市,他们的信息资源越丰富,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理解和掌握的技术就没有那么深入。所处行业的不同就会导致信息化需求的程度也就存在较大差异,工程管理工作也就不会具体展开而被不同职务的人员在自己工作范围内共同合作完成也就没有了系统性,使地区、行业之间存在发展、认知的不平衡,导致工程管理工作在社会上无法大规模地展开培训。
3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3.1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信息的及时共享与反馈,可增设交互模块,将最新的战略政策、工程建设要点、管理制度、人员调动等信息及时发布到平台上,便于各个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及企业发展目标等。企业应及时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实施,不因出现信息孤岛问题而影响工程管理质量。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前沿性,应实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国家在工程建筑领域提出的新政策等,以此,及时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与改善,并对工程管理模块内容进行更新。企业需在质量把控、进度管理等方面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且科学的与线下管理进行对接,确保能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工程建任务。
且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存储的大数据,对工程投资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制定具有前沿性的投资策略。而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切实展现信息技术、大数据的价值与优势。以大数据为参考,结合人才的智慧与经验,制定可适应复市场环境的工程管理战略规划。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应在前期规划、中期管理、后期总结与反馈等方面发挥作用,并逐渐形成完整、科学的应用模式。在工程管理的每一个流程与程序中,切实发挥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价值与意义,助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3.2加强信息化认识
当下我国如果想要有效地开展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加强信息化认识,积极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工作人员传统的工作观念和工作认识,以此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认识水平,并且正确认识现代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而且,在信息化项目落实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能够团结一致,积极协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
3.3建立系统的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
施工现场多,每道施工工序都是一个小型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多样,导致施工现场缺乏安全监管。施工项目负责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施工现场,因此可能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施工部位或关键施工环节。由于监管不力,可能出现重大安全管理问题,导致重大损失,预计施工现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应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入视频监控,随时获取各施工现场的施工现场,便于施工负责人观察各施工情况,及时避免或预测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对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现象进行监督,有效杜绝安全管理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注意建立一套系统的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使施工负责人能够全面掌握和控制施工现场。
3.4加强施工设备管理信息的应用
在施工现场,设备安全事故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造成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使用不规范、维修不及时。基于此,所有施工机械设备都可以按照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进行登记,并将机械设备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在每台机械设备上张贴设备的二维码。这样,维修人员就可以直接扫描机械设备的二维码,获得设备的完整信息。最后一次保养日期、保养设备等可以省时省力,避免因维修人员记录不周而导致的维修失败,防止因机械设备维修失败而引发事故的发生。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施工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从人性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向智能化现代化转变。方便维修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设备信息,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3.5建立高效的信息应急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隐患多,很多事故不是凭人的意志转移的。无论防范措施多么严密,措施多么完备,安全管理事故仍然不可避免。事故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立即抢救,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许多事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抢救,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信息技术在事故救援管理中的应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可借助高效救援管理的信息技术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援。
结论
总之,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有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项目管理效能。企业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动态,不断完善与优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确保企业长久保持市场活力与良好的管理效能,令其深入地参与到行业竞争中。
参考文献:
[1]王庆,邵康.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216-217.
[2]王其键.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分析[J].地产,2019(16):86.
[3]范平.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19):193-194.
[4]何万县.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