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8期   作者:陈蓬飞
[导读]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陈蓬飞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     山东  青岛   266011

        【摘 要】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建筑及绿色节能技术应用逐渐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建筑行业内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效果,为人们营造出健康、舒适、节能的居生活和工作空间,使建筑与人、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本文先分析了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非常巨大,在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节能、环保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不仅低能耗、高环保的绿色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而且新型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式具有高耗能的特点,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而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充分考量环境、气候、环保、材料、技术创新等要素,能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还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的需求,各方面效益都非常显著,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概述
        (一)内涵与概念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以环保优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利润、环保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重新审视,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优化改进。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包含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技术、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技术、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等内容,具有健康环保、应用周期长、建筑施工材料可回收可循环等特点。
        (二)应用意义
        在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然途径和关键因素。其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循环,同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创新性强,更加健康和环保,其应用有利于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提升,增强整个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市场竞争力。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能减少工程施工当中的能源损耗,促进人力、物力、财力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率,因此,能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和投资资金,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通常使用安全、无毒、清洁、无污染的原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高压、高摩擦等性能,不仅能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还能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周期,使工程产品具有良好的节能、保温效果,可以让工程具有很好的竞争力,减少了工程对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也很好地提高了工程的舒适度。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更加稳定,施工过程中不易发生安全事故,可以使企业在施工中减少施工安全经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降低施工成本。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所用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回收、可循环性,还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一)绿色节能材料的应用?
        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绿色材料是重要的实现节能环保的基础,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绿色节能材料研发与生产的支持力度,各类绿色节能材料不断地在市场中涌现。随着绿色节能技术的不断成熟,绿色节能材料的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也越来越凸显。同时,其保温、隔热、防水、防火性能也越来越优异,因而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普及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复合轻质板、纸面石膏板等绿色节能材料在市场上越来越多见。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时,要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绿色节能材料,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建筑工程的保温隔热性和绿色节能性,实现施工材料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绿色节能施工工艺的应用
        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开始前,应建立完整的绿色施工技术体系,使施工方案与计划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兼顾施工方案的环保性及实用性,并将其应用至施工的各个环节。施工现场也要进行绿色节能管理,如节约水资源,雨水收集,减少施工所致的路面硬化,及时处理施工尘土、粉末污染,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等,将绿色环保贯穿于施工现场管理全过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包含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绿色节能材料及工艺的应用能使建筑工程施工有效节流,而应用可再生资源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有效开源,促进建筑工程及施工过程节能、舒适。
        (三)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1、外墙体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外墙体绿色节能施工中,主要是采用空心砖的方式,来使粘土砖的使用量降低。空心砖能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但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相关的堆砌施工,并注意空心砖不能和实心砖一样进行砍凿。墙体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保温系统建设、缝隙填充、相容性、绿化建设等。在建设保温系统时,各连接处应当使用更优质的密闭材料,放置双层保温板,密封好门与墙体的连接处,减少墙体结露及渗漏现象。保温锚固件应选用非金属件,防止出现“热桥”现象。外墙体保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因内侧保温施工造价比较高,需要较多的材料,施工单位多采用外侧保温的方式。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喷涂、粘黏以及干挂等都要采用绿色节能技术。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防潮防水措施。?
        2、保温屋面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屋面绿色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点工作。现在,应用绿色节能屋面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其不仅施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保温隔热性能也非常优异,并能够有效抵挡雨水和阳光照射对屋面材料使用寿命和室内温度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可应用浇筑泡沫混凝土或者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等材料进行保温隔热,以确保建筑室内环境冬暖夏凉。建造保温闭合系统、干法施工、细部结点密闭处理等是常用的屋面节能技术。在应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还要对防水层的密封程度进行检查和处理,以保障整个建筑的保温性以及密闭性。干法施工是用剪掉排气孔来减少热桥点,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热损失。
        3、门窗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结合房屋朝向等具体情况,控制好窗墙比例。东向的窗墙比通常要控制在20%以下,而北向的窗墙比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这样可以使房屋建筑工程达到良好的绿色节能效果。监管南向和西向的窗墙比可相对大一点,但也应控制在25%以下。?门窗安装时,应设置有效的温度阻尼区,以有效阻挡室外冷风渗透到室内,减少房屋内墙或房屋外窗的热损耗。阳台门窗进行全面密封,同时,对于房屋楼梯位置以及屋顶入孔处等,也要进行密封处理,使绿色节能效果能够实现最大化。玻璃的选择对于建筑工程中门窗施工的绿色节能效果影响也较大,施工时应尽量选用新型玻璃作为材料,这种新型玻璃是一种低辐射玻璃,反射率较低,保温性能极佳。外墙气密性也是门窗安装绿色节能施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要设置泡沫塑料型的密封条,就要选用密封性能较好的新型门窗材料,同时应用弹性松软型或密闭型材料以及边框等,缝隙要进行灰口密封。玻璃和门窗扇也要应用相应的压条进行密封,这样能提高房屋外墙的气密性和门窗的隔热保温效果。?
        4、建筑物表面采光与地面节能技术。此种技术主要是指建筑工程对自然光的利用,传统的侧面采光技术是直接利用自然光,其局限性较大。建筑工程施工中,可采取间接方式加大对自然的利用,以提高建筑工程对自然光线的利用,保证光线的质量与视觉的舒适度,节约建筑工程在日间供热能源的消耗。地面的节能?采用的是地面保温施工技术,传统的地面施工采用的是聚苯颗粒浆料、复合硅酸盐板等材料,其保温性不强。现阶段应用的是由破碎的玻璃合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加入发泡剂与改性剂制造,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高、吸水性较强、隔热保温效果强、耐久性强、不会吸水膨胀等优势,既能循环使用,也能节约成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节约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减少对周边环境污染排放。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效政策和发展机制,来进一步加快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及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J].居业,2020(11):65-66.
[2]马树坤.浅谈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2020(21):74-75.
[3]陈训,高荣华.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J].砖瓦,2020(10):129-130.
[4]余疆.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3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