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房建项目技术负责人管理职责和作用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8期   作者:包尔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
        包尔
        云南星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基础建设也有了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权利大、责任就大,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下简称项目总工)因履职不到位被判刑的事件时有发生,下面结合施工单位下属项目部现场实际,对项目总工如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提出建议,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
        关键词:房建项目;技术负责人;管理职责;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正逐渐增多,且建筑的规模、高度、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应及用,通过相关对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在建设中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专业性强,且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因此为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工序转换可以有效落实,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相关对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将施工不断改进,使施工具有全面性、规划性,提高建筑品质,从而适应社会建设及发展需求。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遇到的瓶颈
        1.1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未能在意识上认识到创新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是当前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出现此类各类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差异较大,如未能在意识上认识到创新的作用,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无法结合施工要求的情况,此类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将会为工程技术应用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当前建筑工程的技术创新未能出台相关制度,大部分的技术创新仅仅停留在理论,即需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但实际施工中却事与愿违,无法紧跟工程建设,最后的创新使得技术应用及资料整合出现了纰漏,一半创新一半传统的施工无法进行全过程记录,工程建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2准备工作不够充足,未形成有效的技术管理创新体系
        建筑工程工期紧、节奏快,如施工前准备不足,如准备工作不够充足,将会导致后续建设出现严重的纰漏,使得技术创新及应用的目标无法明确。在施工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创新技术与技术管理机制不协调现象,常见问题如适用性、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不完备,可能会导致众多施工环节不能够协调进行。且由于施工建设中作业分散、体系不完善,导致技术应用管理的相关责任无法有效落实,如项目建设策划深度不够,整合过程中将会出现数据错误的情况,建设施工现场会更加混乱,不仅增加了建设周期且增加了建设成本,且降低建设的经济效益。
        1.3专业性人才不充足,未能给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当前建筑工程专业性人才不充足已经成为了阻碍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施工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对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此类技术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工程建设的施工专业人员依然较少,因此对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部分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能力,但信息化能力较差,虽然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但施工人员却无法通过图像、曲线等多种形式突出数据整合,数据获取存在偏差,降低了建设的经济效益,缺少功能性专业人才,成为了阻碍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完善的重要问题之一。
        2试论房建项目技术负责人管理职责和作用
        2.1危险源风险评价
        风险是具体的,是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风险。

任何危险源都是有风险的,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管控就是通过风险管控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降低危险源的风险主要有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种,通过工程措施降低事故的后果,通过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工程(技术)措施应按照消除、隔离、减弱、控制危险源的顺序选择,主要解决避免产生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隐患,管理措施包括教育培训、奖惩等制度激励与约束等,主要解决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隐患。危险源风险评价就是评价上述风险管控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即发生事故后原因分析时的一系列如果)一旦失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从而找到重要管控措施,提醒重点关注和防范。当然管控措施越多,风险就越小,但投入就越大。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超过建设单位给的安全费用就会增加企业成本,因此管控措施必须做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统一。项目总工可借鉴《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JGJ/T429-2018),组织相关人员针对风险评价等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可能发生的施工环节,分级编制风险管控措施。
        2.2应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完善施工各个环节的协同分析
        当前建筑行业的标准正逐渐增多,为使建筑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各类新颖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筑工程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需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特征,明确当前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以保证工作有效性。如上述工程建筑面积约64228.68m2,建设内容包含整体,为实现技术应用创新,利用信息化施工技术与实际施工状态相互结合,项目在施工准备阶段对首先对所需设备进行了检查,同时应用BIM把握施工建设情况,确保所有施工设备的型号、规格、等均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提高了建设质量。
        2.3规范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细化。项目总工应组织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37号令)规定的九项内容规范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工程概况应结合危大工程所在地的周边环境、气候特点等进行分析阐述,做到有针对性。如有的危大工程工期短,施工计划要对工期延误对施工安全影响有预判(如工期延误需跨冬季、雨季施工时),有预防措施。编制依据务必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到不违背最新安全标准、规范要求,避免使用过期作废的安全标准规范导致专项施工方案本身就存在隐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是专项施工方案的重点内容,其中组织保障措施重点是将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有经验的作业人员按行业要求配备到位;技术措施可借鉴《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行业标准及规范要求形成;监测监控措施是重要的安全保证措施,应明确危险源的预警值及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由具有勘察资质的单位编制监测方案并经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另外,专项施工方案应明确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人员。一些行业规程、规范已经提供了验收记录表,如《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提供了塔吊安装的验收表及验收人员等,《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分别提供了盘扣式、碗扣式钢管支架的验收记录表,明确了验收内容及验收人员等。没有可参照的验收标准时,可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自行设计验收标准。
        结语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危险源,项目部应围绕危险源,在开工前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好风险管控措施,解决想不到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重点检查风险管控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是否落实到位,解决没做到或没立即做到的问题,进而减少或杜绝风险演变成隐患、隐患升级成事故,唯有如此才能将《意见》要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继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4):30-31.
        [2]范思钰.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3):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