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鹏
西北众工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房屋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使之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行业,也推动了建筑材料应用、建筑技术改进、建筑施工工艺、建筑管理方法的日新月异。主体框架结构在建筑施工中因其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自重轻、空间分割灵活特点被大量应用,但不可否认在施工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主体框架结构房屋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主体框架结构概述
1.1主体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主体框架结构是指在建筑机构中的梁体、柱体以及衔接方面的结构形式,其构成建筑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其中的沉重新结构,这里的称重主要指代的是水平方面以及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在现阶段的部分结构中,更多的是以框架结构作为承重的主体,相应的建筑墙面不再作为承重墙来进行设计。从而在建筑的墙体上可以有效地分为围墙,分隔墙以及其他墙体等更为灵活的作用。同时在主体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墙体由于不再担任承重墙的地位,在其材料使用以及装饰方面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在墙体上使用新型材料和保温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自身的重力,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更大需求。而且在建筑整体的稳定性、美观性有着更大的提升[1]。
1.2主体框架结构特点分析
首先,在实际施工运营过程中,框架结构可以减少墙体沉重材料的使用,节省了原有施工中的材料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筑工程企业提升作业的效率以及工程造价的控制。其次,由于主体框架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保证整体建筑框架的质量一致,从而在建筑整体的重量分配上不需要再进行相应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再次,主体框架结构承重墙的作用,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规避原有墙体承重位置的布局限制,实现大规模生产以及标准化施工工作,对于未来的建筑发展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最后是在建筑工程的效率以及施工效率上相比于其他建筑结构,框架式结构可以结合浇筑混凝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建筑结构整体性与刚性的要求,从而在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一稳定性上做出助力。
2.主体框架结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钢筋质量和混凝土质量控制
钢筋质量控制要注意2个方面:一是下料。钢筋下料要依样下料,避免增加接头数量而影响钢筋的受力性能。同时,钢筋加工时要一次成型,否则同一部位多次加工易造成钢筋疲劳破坏。二是接头。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头。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浇筑质量,保证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质量是必需的,浇筑前要清理杂物;浇筑时要保持连续性,减少出现冷缝情况的概率;浇筑后要注意捣实。二是箍筋质量,要依据设计方案,严格保证箍筋的绑扎数量充足、间隙合理、松紧度适当。三是混凝土裂缝控制,一般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控制在0.4mm以内,实际施工时要注意在混凝土中适当增加掺合料,合理使用外加剂,控制裂缝[2]。
2.2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技术
首先,在施工质量控制整体布局层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如大数据、信息化趋势的发展,在建筑行业施工方面,应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等技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例,其涉及三维模型可视化技术、3D视图及协调、数字化建造与预制件加工、施工流程模拟、4D施工模拟进度管理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及养护施工的协同技术等,在操作可视化、信息完备性、信息协调性、信息互用性上极大提升了主体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的可控制性。
作为继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之后建筑行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此项技术革命通过创新的信息技术和业务结构优化,在建筑行业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是减少行业废料、维持生态平衡、有效控制行业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增值的关键因素。在BIM平台中参建各方协同讨论中,适时发现图纸碰撞,实现材料工程量自动统计、物料跟踪自动化管理,优化施工方案,避免施工偏差,提升施工精确度,缩减工期,使框架房屋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在科学的精细化施工、信息化施工上成为可能[3]。
2.3提高工人素质,重视人才培育
在施工质量控制操作执行层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人的作用。一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是建筑业界常态,势必波动式影响施工质量。建筑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截至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6%,约5363万人,因其普遍具有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低且波动性大、高流动性的特点,在建筑行业农民工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高、行业热爱度不高、维权意识不高、定额人工单价不高,随着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带来的难度造成的职业风险高。
关注农民工生活,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尽量给农民工以人的尊严,在生活住宿环境配置上,尽可能配套一些公共活动休息区和简单的精神文化娱乐设施。从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劳动力培训,使建筑行业农民工作为社会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势必补齐了主体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人”因素造成的“短板效应”。
2.4优化抗震性能设计
(1)首先必须以严格的抗震规范为前提,才能够进行相关的抗震设计,采取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的砌体结构,因为该结构的稳定性良好,产生的震害相对较轻,发生脆性破坏的倒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其中对圈梁进行落实和改进构造柱抗震措施是在优化设计中最需要进行的操作之一。
(2)增大轴压比,新型低层装配式剪力墙各方面性能均有提升,抗震性能更好。减小剪跨比,新型低层装配式剪力墙承载力大幅增加,但其没有明显的下降段,延性下降,呈现突然破坏的趋势,耗能能力骤降,最终墙体脆性破坏,抗震性能差
(3)纯主体框架结构由于结构可能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等缺点不适合在框架砖房的底层进行采用。与此同时需要设计人员在初期就介入到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中,同时和各个建筑单位进行协调和商议,保证能够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使得横纵墙能够对称分布,并且在这两个放射设置数量一定的抗震墙,底框结构中尤其需要多设置一些抗震墙,使得层的纵横向侧移刚度比能够在规范的要求内,这样可以将抗震性能进一步进行提升。
3.结束语
主体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是否可以更好地完成,取决于全社会对缩小现实和事实之间差距的努力。假设在理论当中的约束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主体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趋势应该是众望所归,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推进,第三方监管体系强力执行,建筑企业高效率、高素质完成科学、有效管理,一线施工人员有责任感、有成就感、有荣誉感才能达成。理论上各方参与者都是专业的、职业的从业者,但是现实与事实的矛盾,必定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带入多变量相关性分析中,让主体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齐心协力,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和促进和谐社会共同发展的期盼。
参考文献
[1]孟涛滔.框架结构房屋的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2(20):226-228.
[2]李月明.建筑行业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260-261.
[3]郭伟,潘振乾,于巍东.中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发展思考[J].工程质量,202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