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8期   作者:吴缘缘
[导读] 从可持续的角度构建城乡规划思路
        吴缘缘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从可持续的角度构建城乡规划思路,可以打造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围绕可持续人居环境构建对海绵城市规划、低碳社区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环保人文建设、完善城乡规划评估体系方面的思考,希望能够为城乡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城乡规划;人居环境;人文建设

        引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通过将该原则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能够打造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乡居民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因此,应对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打造开展深入思考,积极寻求有效的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措施,推动城乡环境的优化发展。
一、做好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概念,其强调模拟海绵的水资源存储释放原理,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简单来说,可以将此概念阐释为,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样化的配套技术,塑造一个雨水系统,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存储、净化雨水,然后在有需要时加以利用,在水资源利用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基于此,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可以确立一个海绵城市规划思路,以顺利打造出一个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在此过程中,需建立四个主要的水渗滤系统,即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车行道雨水渗滤系统、人行道与广场雨水渗滤系统、绿地雨水渗滤系统,以形成一个雨水收集、存储、净化、释放利用体系,塑造海绵城市功能。在海绵城市规划思路中,需为屋面建设蓄水设施与落水管,利用屋面汇水收集雨水,并借助落水管将雨水导入蓄水设施中备用,同时,用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构建车行道路面、人行道与广场,使雨水得以经由透水材料,流入地下的蓄水设施中,达到雨水收集的效果,而且也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此外,还要将绿化景观构建成坡地的形式,让雨水经过此处时,形成跌水景观,再进入地下蓄水池中,最后将蓄水池中的水用于路面冲洗、灌溉绿化等,实现城市人居水环境的可持续运作。
二、构建低碳社区规划
        现阶段,对低碳社区的定义通常分为多个角度,缺乏直接性的定义,但从本质上来说,低碳社区即CO2排放量少的社区,其在可持续原则践行上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控制温室效应,改善城乡社区人居环境。基于此,在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中,可以考虑从多角度入手,对CO2的排放进行控制,构建出低碳社区规划思路,以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低碳社区的建设中,考虑到建筑内部空间温度调控设施所释放的CO2量在CO2总释放量中占据较大比例,所以需先从此入手,并设计、推行节能建筑规划,促进自然风系统、环保绝热材料等新兴的低碳材料在城市建筑规划中的应用,降低城市居民对机械制热、制冷的需求,减少此部分能耗以及碳排放量。此外,在城市规划中,还要考虑为热电厂等热能产生设施,构建配套的废热利用、传输系统,使居民得以有效利用废热进行取暖,降低机械制热量,控制机械制热过程中碳的排放。但应注意,除了温控以外,交通拥堵也是造成碳排放量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低碳社区规划中,还要将交通网络设计纳入到考虑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改造、规划社区交通线路,减少交通拥堵,以塑造出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社区人居环境。


三、推行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的直接定义可以被阐释为,可以实现能源必需品需求最小化、排放最低化的城市。而此类城市的标志性特征在于,高达100%的绿色建筑标准通过率,也就是说,城市区域内所有的建筑都应当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由此可见,生态城市这一系统性的城市规划理念、思路,全面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可以作为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方向。为此,在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中,可以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相应的人居环境规划思路,以提升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生态城市规划思路构建中,可以考虑运用5G通信技术,结合智能化手段,在原有城市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规划,以有效控制能源的耗费与废物排放量,逐渐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例如:在停车场的规划中,设置感应装置,以及配套的通信网络,使停车场的位置、车位情况,能够通过5G技术,以及通信承载网络,传输给车辆驾驶员,然后驾驶员即可借助导航规划停车路线,由此减少停车位寻找过程中造成的交通拥堵等问题,降低车辆的能耗与排放,为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助力。
四、加强环保人文建设
        人具备较强的环境改造能力,可以通过日常行为活动,为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从目前来看,虽然一些居民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大多数城乡居民仍然不能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活动上未能对可持续发展行为原则加以足够重视,这导致城乡规划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应注意加强环保人文建设,并将此部分工作纳入到城乡规划思路构建考虑范畴内,以充分发挥人对环境的改造能力,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环保人文建设中,需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并认识到当代居民移动化、网络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积极开拓移动线上宣传渠道,同时,还要注意迎合大众的认知偏好与理解思维,合理设计宣传片、宣传文案,提高人们对宣传内容的接受度,弱化环保人文氛围的建设难度。此外,环保人文建设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工作,而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执行策略为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还要以公司、企业、社会团体为单位,开展以环保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对环保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城乡规划的落实提供良好条件[1]。
五、完善城乡规划评估体系
        为了更好在城乡规划中落实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应将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到城乡规划评估体系中,然后通过评估规划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并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构建评估模型,最终得出精准量化的评估结果,以便于工作者更加准确地开展后续城乡规划工作,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评估模型建设中,应当先以定性的方式,选取能够反映出可持续水平的指标项,并注意,所选取的指标项要具有代表性、具体值计算的可行性,而且应表意清晰、明确,同时,确立合理的指标值计算公式、方法。此后,再以层次分析法、信息熵分析法等方式,进行指标项的赋权,完成评估模型的建设。此外,还要注意,做好基础数据信息收集、校核工作,并找准规划评估周期,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助力[2]。
        结论:综上所述,有效落实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能够提升城乡规划工作水平。在城乡规划中,借助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碳排放量、降低能耗与排放量、创造良好的意识形态基础、保证资源公正,从而获得更好的城乡建设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彪. 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J]. 中国住宅设施,2021,(04):10-11.
[2]舒亚玲. 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分析[J]. 低碳世界,2020,10(01):102-103.
作者简介:姓名:吴缘缘(1983.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重庆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