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乡村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8期   作者:亓清春
[导读] 乡村建设属于在全新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的一次重大改革
        亓清春
        莱芜区和庄镇人民政府党建办公室  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乡村建设属于在全新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的一次重大改革。新时代,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使乡村城市化,而是通过提高农业水平、更新农村风貌、促进农民富裕等方式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并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使命。本文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原则等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小康社会;
        伴随着“美丽乡村”的提出,我国城市与乡村建设发展都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美丽乡村”,既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外在美特征,又有乡风文明、治理高效、农民生活富裕等内在美特征。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将乡村振兴总要求落到实处的过程、就是促进“中国梦”实现的过程。对于当前我国乡村建设来说,受到如乡村经济发展不发达、科学技术较为落后、乡村居民认知程度不高以及乡村交通不够便利等诸多限制,造成了我国乡村建设需要面对一定的困难,这也引起了我国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承载着农民的殷切期待。让农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干净整齐,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既是万千农民所盼,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一、“美丽乡村”的概念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人们探索更加和谐的发展道路。美丽乡村建设是经济发展以尊重和保护环境为基础,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改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利用这些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旅游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提高农村人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规划原则
        (一)保护乡村原有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可以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为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和其它能源提供保障。乡村由于土地过度的开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造成生物在种类与数量上急剧减少,动植物生态环境恶化,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受到影响而不断降低。乡村景观在规划时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在规划施工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人类生活与乡村生态完美的结合,保证乡村生态资源生产开发的可持续性,构建人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居住与生态环境。
        (二)保留区域独特文化
        乡村地区的传统习俗与历史文化等都包含在乡村地区文化当中,对于地区的居民来说,都属于他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乡村居民生活文化为我国中华文化发展的源头,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在乡村地域保留的相对比较完整,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民族风情与历史发展也会具有独特性,这也是吸引游客的有关因素。构建美丽乡村独特景观,要对当地特有的文化进行保护,最大限度的将地区的特色保留下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地区文化与乡村经济都会对乡村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改善目前贫困的生活状况,乡村居民会通过像随意砍伐树木进行贩卖等方式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对于乡村居民来说,尽管取得了部分经济收益,但是有悖于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在乡村规划时需要将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起来,切勿破坏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人们的开发行为,使乡村当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应用得到保障。


        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思想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地区会出现拆旧建新的现象,在乡村建设中出现一些“欧美风”的建筑,影响了美丽乡村景观的和谐。居民的做法没有将地区传统文化因素考虑在内,影响了乡村建设正常开展的进度,所以在乡村规划前需要转变居民的思想认识。
        (二)乡土特色流失
        乡村建设景观规划与城市景观假设不同,其区别为:乡村景观具有独特的传统历史民俗文化,这正是城市景观严重缺乏的。随着我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乡村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乡村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城市化建设与乡村景观融合到一起,对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缺乏生态保护
        因为乡村地区可开发强度不高,建筑密集性较好,所以具有较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改革开开放以来,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通常没有将自然生态因素重视起来。一些任务较重、工期较短的建设项目,存在重形式而轻乡村自然风光的现象。城市化建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美感,大量树木遭到了人工的砍伐,并用充满“美感”的景观性植物取而代之。这些都属于乡村自然生态恶化的影响因素。
        四、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景观规划建议
        (一)按照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居住环境
        每个乡村都经过长久历史的沉淀后,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特殊的乡村生活文化。构建和谐居住环境,要靠居民共同的力量,保持乡村居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打造相应的休闲娱乐与运动场所,保证道路的便捷性,方便居民生产、娱乐与休息。在乡村景观设计时,在乡村独特原始生态基础上进行规划,以保护乡村原始生态为前提,塑造乡村温馨和谐的氛围。
        (二)突出乡村城市独特魅力
        乡村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民俗风情等,对居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乡村景观设计绘画时,需要将地区独特之处展现出来,并将地方特色与景观规划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乡村可以使用地区特有的植物、建筑设施或举办富含民俗风情的活动,使游客充分感受到地区的风俗,将美丽乡村的旅游事业发展带动起来,不断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格局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地区来说,其建筑设施、庭院街道都体现着地区特有的风貌,建设的乡村环境要充满特色,乡村格局在构造时尺度要科学合理。乡村在公告设备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居民实际活动范围进行估算。简单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具有灵活性、科学性、合理性,走进乡村,参与和见证美丽乡村建设,期待中国农村更美、人气更旺、发展更有动力。
        结语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逐步成一体化的趋势,然而,与城市建设相比较而言,乡村经济建设不发达,交通便利性较差,并且乡村生态环境也逐渐遭到破坏,这些都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在于保护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转变乡村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优化乡村景观,不仅要凸显出乡村自身的特点,更要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参考文献
[1]赵泽轩. 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乡村生态”[N]. 农村金融时报,2020-08-10(A08).
[2]李鹤.浅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2):76.
[3]宋志城.城乡规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J].居业,2020(07):19+21.
[4]陈向利.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20(03):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