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平 王世君 赵俊淞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0公里动车组车体总组成工序的工艺过程,并阐述组焊过程中的关键尺寸及其工艺保证措施,为后续同类车型的生产提供了参照。
关键词:车体总组成;高速动车组;焊接技术
1、引言
200公里动车组,在其平台下衍生出了200公里新型高寒动车组及为兰新线研制的可在高寒、高原、大风沙地区运行的200公里新型高寒抗风沙动车组。对于车体而言,其尺寸是一切装配的根源,不仅影响车体的美观,也影响着行车安全[1]。因此,依靠合理的工艺措施保证车体的尺寸是车体合成工序的重中之重。
2、整体工艺方案
依据200公里车的结构特点及工装形式,按照底架、侧墙、端墙、车顶、内端墙的顺序依次进行组对。且侧墙单件预置挠度,用以减小总组成工序挠度的预置值。总组成工装采用外定位的夹紧方式[2,3]。
3、工艺流程
200公里动车组产品主线工艺流程分为小部件及大部件组焊加.型材组焊:主要涵盖地板、侧墙及车顶等长大型材自动焊工序。加工:主要涵盖地板、侧墙及车顶等长大部件的加工。小部件组焊:主要涵盖底架端部、司机室铝结构、端墙组成、风道组成、隔墙组成等小部件组焊工序。大部件组焊:主要涵盖侧墙组成、车顶组成、底架组成等大部件组焊工序。车体组成组焊:主要涵盖车体总组合成、车体附件安装、打胶等工序。整车加工:主要涵盖车体整车称重、整车加工工序。交车:主要涵盖车体交检、交验等验收工序。
4、工艺措施
4.1工装挠度预置
工装检查、整理,检查工装定位基准、夹紧装置是否准确、可靠、完好;表面是否光洁;检查后对工装进行整理;若工装出现问题,需及时调整、报修。在底架组对前,要预制工装的挠度,最高点为8.5毫米。从左到右依次是0、+2mm、+6mm、+8.5mm、+8.5mm、+6mm、+2mm、0,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调整量不允许超过1mm。
4.2组对底架
在枕梁上预先安装定位销,且定位销以对角方式排列,用天车将底架落入工装,定位销置入工装的定位座内定位底架,将底架枕外部分找平,然后用工装拉紧底架。
3.3组对侧墙
将侧墙吊入总组成台位与底架插接,调整好组对尺寸后用工装将侧墙夹紧,并在车体一、二位端无窗区域内安装顶针。
用车体外形50尺寸样板对侧墙外形进行检测,并通过装夹在窗口上的侧墙夹紧装置及无窗口区域的顶针进行调整。
3.4组对端墙
将端墙吊入工装,保证端墙门口中心与底架纵向中心偏差不超过1mm,端墙垂直度不超过2mm。
用水准仪检测端墙高度位置,门柱下平面到底架边梁下平面的距离公差为(-2,0),通过调整下部支撑高度对端墙进行高度调节,
3.5组对车顶
安装车顶吊具,之后将车顶吊放到车体合成胎位,与侧墙、端墙进行组对,保证枕梁中心至车顶横梁距离公差(-2,+2)mm,如图1所示:
图1
3.6车体外形调整
车顶组对完成之后,再次用车体外形50尺寸样板对侧墙外形进行检测,并通过装夹在窗口上的侧墙夹紧装置及无窗口区域的顶针进行调整。
3.7组对内端墙
按图纸尺寸将门立柱与车顶纵梁组对、点固。再用内端墙组对样板将内端墙组对。组对前先去除型材与墙板之间的点焊点。然后将内端墙样板安装到门机构的孔上,通过“D”“E”定位墙板与底架和侧墙。如图2所示:
.png)
图2
3.8车体内部焊接
先焊接车体内部侧墙与底架边梁连接的两条焊缝(焊缝1、2),再焊接车体内部侧墙与车顶连接的两条焊缝(焊缝3、4),如图3所示:
.png)
图3
3.9车体外部焊接
先焊接车体外部底架与侧墙连接的两条焊缝,再焊接车体外部侧墙与车顶连接的两条焊缝。底架与侧墙之间的内部焊缝由手工焊完成,焊接方向为从车体中间向两端焊接,一、二位侧各由一名焊工向相反方向同时焊接。注意:底架与侧墙之间约500mm长焊缝先不焊接,以便在组对端墙时进行门口高度调整,满足端墙研配。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案,且在工序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方法,认真分析解决出现的每个工艺问题,可以保证车体合成后的尺寸达到图纸要求。同时也可为同类车型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都青华等.高速动车组谱系化技术研究平台初探[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36):6
[2]王炎金,丁国华,王俊玖.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焊接,2005(10):5-7.
[3]王炎金.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