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   作者:黄菊秀
[导读]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的视野有所开阔,体会到书中的“黄金屋”,从而对阅读产生较大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对教材中或课外的文本展开自主建构,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尽可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开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部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

黄菊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横县六景镇陇西村委小学泗英教学点  530318
【摘要】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的视野有所开阔,体会到书中的“黄金屋”,从而对阅读产生较大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对教材中或课外的文本展开自主建构,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尽可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开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部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探索中去,最终锻炼其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53-01

        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要努力摆脱以往陈旧思想的限制,积极运用先进、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在课堂上一人独断的地位,当好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逐步成为阅读的中心,这样才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阅读水平得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对现代媒体资源的利用,为学生创建多种多样的情境,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内心的阅读欲,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笔者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故事化导入为前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不像成年人一样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教师要准确把握该阶段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并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来创新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比如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背景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文产生一种较强的好奇,从而萌生“我想要知道更多”的阅读心理,有利于调动他们阅读文本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故事化的导入,在课堂的初始环节就引起学生对新授课文的探究欲,一方面可以提高导入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其学生内部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课文的讲解做好相应的铺垫。
        例如,学习《夜书所见》这一古诗时,教师就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了导入的方式,在此环节向学生讲述了本诗的背景故事。首先告诉学生诗词中的“客”字是形容叶绍翁的,这是一位当时诗人身处异乡,所以想要用这首诗来衬托自己内心的一种悲情。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着重分析“客”字,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心情,通过故事形式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对诗词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时自然会对上述几个字进行对比、分析。



        二、以多样性朗读为依托,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文本中描述的具体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可以说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然,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机械、僵化地朗读,否则会磨灭他们原有的热情,要创新朗读的方式,比如可以针对文本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真朗读、品味课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段,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相应增强,而且还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逐渐喜欢上阅读课。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这一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鸟儿和树天天在一起”中的“天天”一词开始开始品读和赏析文本,通过思考和推敲学生能够感受到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他们带来了很美好的想象,并在头脑中构建起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好画面——小鸟和树这二者形影不离的和谐画面,使学生体验到文本的“画面美”。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唤醒学生阅读情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都不注重对情境的营造,基本上都是采用单纯“口授”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课文,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沉闷,极大地削弱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加强对情境的重视,通过自身的语言或者是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多样的情境,让他们的个人体验上升到一个最佳的境界,从而将以往死板、单调的阅读教学变得“活”起来,有利于唤醒小学生内部的阅读情趣,逐步提高接下来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课文时,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随机选取两名同学来分角色演绎文本,一个扮演裁缝一个扮演顾客。顾客:“我想做件棉袄。但是我可不像其他的顾客,我的性子比较急。所以麻烦问一下您,什么时候能做好这件衣服呢?”裁缝:“就在明年的冬天。”顾客:“这么慢啊!”……在这样有趣的表演情境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物的语气,逐渐读出故事的趣味性,不仅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情趣,而且还发展了小学生创编故事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必须遵循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阅读水平来设计教学,通过别样的导入环节来提高学生对某个阅读文本的关注度,进而调动学生内心的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来强化小学生的语感,使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大致内容形成清晰的认知,通过营造情境来升华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最终喜欢上阅读,并促进其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景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73.
[2]周玉观,龙玲,邓李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34):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