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意识”的初中科学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   作者:陈国伟
[导读]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知识能力,也有利于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科特色,围绕情境预设、实验观察、问题创设、交流评价等方面优化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陈国伟   浙江省海盐县澉浦中学
【内容摘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知识能力,也有利于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科特色,围绕情境预设、实验观察、问题创设、交流评价等方面优化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关键词】证据意识    科学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16-01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关于科学思维和创新中,提出科学思维包含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提升科学论证能力是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指标。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预设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推理,积极求证,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思维品质。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科学教学中,要落实学科证据意识的培养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阻力的,主要体现为:
        科学实验“走过场”,探究教学“重结论”,实验数据“求统一”等。
        基于以上问题出发,要改变这种困境,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从教学情境预设、实验观察引导、教学问题创设 、交流互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转型,将科学课堂还给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求证、索证、释证、辩证的能力。
        一、情境预设,激发求证欲望
        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情
        境预设,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通过视频、实验、问题等方式,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求证。从而在探寻证据的过程中揭示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科学教学中情境预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依托实验创设情境、将科学史引入教学情境、生活经验引发认知冲突的情境、问题链的预设情境等……,与传统教学有序的预设比较,这种基于情境预设中的学生更容易自发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责任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主动寻证,确证,评价,进而构建认知途径,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使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观察引导,强化索证意识
        哲学家卡尔•波普说:“正视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验,去观察。


”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教师需要提供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搜索有价值的信息去验证猜想和思考。
        初中科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验版块和活动版块,在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利用这些载体,特别是活动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对于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索证,在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问题创设,提升释证能力
        英国哲学家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问题是促使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的发展史也是问题的不断探索和解答的历史。可见,在日常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对于科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学生证据意识觉醒的催化剂,也是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动力来源,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用科学语言解释问题,这就提升了学生解释证据的能力。
        近年来,中考考题新增加的一种题型为说理题,考题题干往往预设一个或者多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或原理加以说明和解释。学生在应对这种考题时,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在已知的条件中很难寻找到解题的核心,从而导致失分,而要提高说理题的得分率,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释证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寻找有效信息,通过科学知识和原理进行解释,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释证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评价交流,激活辨证思维
        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评价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是对探究所获结论的再梳理,科学课堂的评价和交流也是多样化的,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在评价和交流中,学生对已获得的证据开展辨析评判,不仅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再求证的正确方向,也能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足迹,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在科学课堂上适时的开展评价交流,是激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证据意识的有力保障。
        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往往是教师预设之外的,但是确实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需要善于捕捉这样的素材。而生成性的问题往往具有辩证性,在寻求证据的过程中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这就为辩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称为课堂的主体,这是提升学生证据意识的需要,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需要。
        总之,科学知识的得出是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不断求证、反复论证的结果。学生的证据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围绕初中科学的特点,基于学生认知能力,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实验寻求有利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最终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可.提升学生证据意识的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物理之友,2019,35(11):6-7
[2]吴克勇,蔡子华.证据推理解读及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2018,1:79-83
[3]盖玲.重视数学数据教学培养学生数据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