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   作者:肖宇勋
[导读] 上好每一节课,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本文就如何上好《直线与平面平行》一课进行了思考,从课前准备对课标的把握和课堂上如何处理各个环节进行讨论。

肖宇勋   广东省佛冈县佛冈中学
【摘要】上好每一节课,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本文就如何上好《直线与平面平行》一课进行了思考,从课前准备对课标的把握和课堂上如何处理各个环节进行讨论。
【关键词】课标、过程、平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06-02

        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高雅艺术舞台,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这个学术殿堂上的才华展示。一场精彩的演出可以引起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一堂出色的课堂教学,会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每一堂课的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对于如何上好《直线与平面平行》一课做出如下的思考。
        一、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内容及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地位
        1、充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2、清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关于知识的准备、新课的引入
        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位置关系   
        公共点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
        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笔者认为这样设计,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作好准备。
        (二)判定定理的探求过程
        1、动手实践
        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又如老师直立讲台,则大家会感觉到老师(视为线)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笔者设置这样动手实践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线面平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学在情境中,思在情理中,感悟在内心中,学自己身边的数学,领悟空间观念与空间图形性质。



        2、探究思考
        (1)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①平面外一条线   ②平面内一条直线   ③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平面外的直线a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
        (三)定理运用,问题探究
        1、想一想: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说明理由:
        ①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平行(   )
        ②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
        ③一直线上有二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
        (2)若直线a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与的位置关系是(    )
        A、a ||  B、a     C、a ||或a  D、
        笔者设计这组问题目的是强调定理中三个条件的重要性,同时预设(1)中的③学生可能认为正确的,这样就无法达到老师的预设与生成的目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更广阔些。此外教师可用预先准备好的羊毛针与泡沫板进行演示,让羊毛针穿过泡沫板以举不平行的反例,如果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强,能按老师的要求生成正确的结果则就由个别学生进行演示。
        2、作一作:
        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笔者认为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并用准备好的羊毛针、铁线、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多媒体展示作图的动画过程。
        这是一道动手操作的问题,不仅是为了拓展加深对定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感与思维的严谨性。
        3、证一证:
        例1(见课本60页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 || 平面BCD。
        变式一: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中点,连结EF、FG、GH、HE、AC、BD请分别找出图中满足线面平行位置关系的所有情况。(共6组线面平行)
        变式二:在变式一的图中如作PQEF,使P点在线段AE上、Q点在线段FC上,连结PH、QG,并继续探究图中所具有的线面平行位置关系?(在变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4组线面平行),并判断四边形EFGH、PQGH分别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
        笔者设计二个变式训练,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讨论,思辨,及时巩固定理,运用定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与C1D1中点,求证:EF || 平面BDD1B1
        分析:根据判定定理必须在平面BDD1B1内找(作)一条线与EF平行,联想到中点问题找中点解决的方法,可以取BD或B1D1中点而证之。
        思路一:取BD中点G连D1G、EG,可证D1GEF为平行四边形。
        思路二:取D1B1中点H连HB、HF,可证HFEB为平行四边形。
        笔者认为这样设计根据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找空间平行直线问题转化为找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问题,这样就自然想到了找中点。平行问题找中点解决是个好途径好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是解决立几论证平行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