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王娅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作者:王娅
[导读] 变式教学法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问题的本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变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多角度介绍了变式教学法,并主要论述了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王娅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摘要】变式教学法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问题的本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变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多角度介绍了变式教学法,并主要论述了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5-055-01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变式教学法就是一种经过教学实践证明的、具有很强应用性的新型教学法。目前已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变式教学法的概念、原则及应用意义
        1.变式教学法的概念
        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构造一系列的变式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数学问题结构和演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教学模式。
        2.变式教学法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法首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灵活的变式,因此可以说变式是没有定式的,但是在应用变式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应用变式教学法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无论条件如何变换,但是教学目的是一定的。变式教学法的应用是为教学目的的实现而服务的。(2)适用性原则。变式教学法的应用并不是适用于一切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变式教学法的适用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的变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变式教学法的作用。(3)参与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变式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变式教学法的参与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培养。
        3.变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新知识点。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法时会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掌握。(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变式教学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能通过反例变式、一题多解及逆向变式等多种变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编相应的问题化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现有一块长为80cm,宽为60cm的硬纸板,要求学生利用这块长方形的硬纸板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那么教师可能会涉及一部分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1:学生需要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问题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若截去一个小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则得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
        问题3:假如已经得到了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500cm2,那么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这些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提问,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相似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2.从概念的特点出发引入变式教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大胆从概念的变式入手,以此提升学生对于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小明参加益智类答题节目,题库中一共50道题,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向前走5步,答错一道题需要向后退3步,假设小明到最后一共向前走了170步,那么小明到最后一共答错了多少道题目?这样的题目相对简单,但是教师进行变式后,还可以提出一些更具有实用性的题目。
        变式1:如果最后走了90步,问小明一共答错了多少题目?
        变式2:如果答错了一半的题目,那么最后走了多少步?
        变式3:如果用“+”表示“对”,用“-”表示“错”,那么上面的情况应该怎么表示?
        通过教师设计对应的变式问题,能够有效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运用数学例题和习题的变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带学生进行部分数学练习,这些习题都十分经典,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变式,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时,会遇到这样的题目。“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每小时行驶45千米,就要延误30分钟到达;若每小时行驶50千米,那就可以提前30分钟到达,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及原计划行驶的时间?”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该题目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变式。
        变式1:该汽车想要准时到,需要在什么样的速度下行驶?
        变式2:在45千米每小时的条件下行驶一半距离,到达什么速度才能确保不迟到?
        变式3:在50千米每小时的条件下行驶一半距离,汽车最低速度到多少,可以确保不迟到?
        通过教师的变式提问,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也更加全面。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变”中总结数学规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性,在“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红英.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学园,2014(5).
[2]王佳未.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