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   作者:周鹏程
[导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呈现。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和精准施教的前提,就必须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在前期的预设中多角度渗透核心素养。

周鹏程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呈现。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和精准施教的前提,就必须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在前期的预设中多角度渗透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70-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其前提在于教学设计中如何预设。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的目标。本文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角度,谈谈如何渗透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把握课标,夯实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在新的形势下,要转变备课思想,变备知识为备知识、备能力、备价值目标。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灵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通过备课标,能够把握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基本理念。
        通过读目标,增强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目标意识。
        通过读实施建议,提高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操作能力。
        在教学《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一内容时,本人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课教育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视频《春节回家》,体会春节文化对中华民族和每个中华儿女的重要性,感受春节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针对教学目标,本人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任务:参与课堂讨论“互联网会使传统文化丧失生命力还是增添活力”,运用相关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列举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并找出《文化生活》依据。依据课程标准,精巧设计教学案例,关注人文积淀和情怀,既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崇尚真知、尊重事实、评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立足教材,蕴涵自主发展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说明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要依托和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适度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体价值关系,提高核心素养。本人在备教材时,咬定核心素养不放松,尽力创设一些思维量大且易于挖掘的教学情境,强化思维训练和思维拓展,活化课堂。
        《文化生活》教学中,如果我们仅仅按照教材体系展开教学,对学生而言并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但如果将教材内容切入生活,从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从民族节日看民族文化、感悟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等角度选取实例,谈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分析当代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我心中的道德模范,我是一名志愿者等,则会激发学生进一步钻研相关法律、民俗、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搜集、整合、展示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坚守民族传统文化的本土价值与情怀。提升了学生在乐学善学、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着眼学生,贯彻社会参与
        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水平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现状、过去和未来,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从学生起点、知识和能力素养入手,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
        二是多途径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通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态度和观念的养成。
        三是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了解他们成长的内因和外因。每个学生的内部世界与他人生活与学习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备课时,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多设计环节,让“学困生”敢于走上讲台,感受课堂学习生态,提升素养。
        在备学生环节,要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刻的亲身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领悟人生道理,有利于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顺利转变,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和社会担当,深化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得到培养和升华。
        “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作为教学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多角度、多层级、多方位的考虑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和正对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