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   作者:杨文国
[导读] 问题导学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当中以教材知识作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对问题加以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杨文国   四川省安岳县高屋九年制学校  642379
【摘要】问题导学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当中以教材知识作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对问题加以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引导;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63-01

        引言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由教师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问题,不断生成新知识,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并掌握知识,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法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自主性,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得到全方位训练.然而当下,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上并未得到有效运用,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一、设置问题
        与语文学科不同,数学是具有强烈美感的理性学科.小学数学基本上是教授对数字、几何及其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的理解.其中,最经典的问题类型之一是关在笼子里的鸡和兔子.基于这种类型的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与植树和花卉种植相似的问题种类.问题导学对这些类型的问题进行了动画处理,动画充满活力,有趣且引人入胜.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慢慢接受它,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并沉迷于学习数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下列问题:同学们,知道厘米吗?1厘米等于几米?应注意,使用问题导学的关键点在于围绕教材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境
        先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将其带入课堂,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基础阶段的孩子活泼灵动、勇于创造,教师要结合这些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创造的活力。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端,以问题情境为起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已有知识,同时也能让课下游戏的思维快速聚焦到课堂上来,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早已与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进行互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建立了直接感知。对此,在组织数学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先创设了生活情境。具体地,在一上课的时候,笔者就将课前搜集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一一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看到熟悉的生活事物的时候,学生自主地将视线集中在它们的身上。在展示物品的过程中,笔者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都是什么形状的吗?在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学生轻松地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答案。


接着,笔者继续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长方形、正方形物品呢?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自主地发动大脑,调动已有的生活储备,给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在学生的参与下,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而且,通过思考一个个问题,学生逐步地走进新知中,为接下来,深入地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打下坚实基础。
        三、应用启发性问题进行引导
        启发性问题在引导学生方面可以提高其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比如在学习“可能性”的时候,便可以采取问题导学法,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如果在每个人的面前出现一个小纸盒,纸盒里有两颗胶囊,每一颗胶囊无论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唯独颜色不同,包括绿色和红色两种,如果从小纸盒中取出其中的一颗胶囊会是什么颜色呢?这个时候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对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对课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探究胶囊的颜色。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胶囊选取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然后得出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刚从小纸盒内拿出胶囊的时候,一定是绿色或者红色,有这两种可能,这便是确定事件。从小纸盒中选出胶囊时有可能会选择绿色胶囊,也有可能会选择红色胶囊,这便是不确定事件,经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提升知识理解能力,也能正确地掌握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四、以问题为主导,小组自主学习
        数学核心素养中,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相互讨论,思维互补,就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出团队的智慧力量。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时,可引导小组成员对给出的图形进行测量,进而讨论、思考如何运算得出周长。再如,“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创设篮球赛谁先开球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后,再提出抛硬币的方法,在小组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出统计学的知识,再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进行正反面的计数,促进数学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小组的自主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这时老师也需要对小组的个性化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导,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问题引导的探究活动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因此,教师要传授数学信息获取的科学思维,引导其主动探索。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的手段,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逻辑思维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
        立足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不足,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灵活地应用问题导学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反思,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地成为数学学习主体,同时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小琴.问题意识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界,2021(04):59-60.
[2]张灵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家长,2021(03):23-24.
[3]马生林.问题引导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