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创新教学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   作者:韩化刚
[导读] 在如今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加入信息技术的使用。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将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等的效果集于一体。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创建科学课堂中的具体化场景、氛围等,通过提高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让小学的科学教学活动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以此

韩化刚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在如今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加入信息技术的使用。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将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等的效果集于一体。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创建科学课堂中的具体化场景、氛围等,通过提高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让小学的科学教学活动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93-0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新的课改提出:在有条件的一切地方,都要尽可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相融合已然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小学科学的教学是围绕探究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是让小学生在保持原有的好奇心前提下,能够很好的学习科学知识。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进行科学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本文重点讨论在新的课改要求下如何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活动。
        一、用信息技术来设置教学环境,创建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1创建教学环境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里才能高效的吸收课堂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使用动态或静态的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很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们。这种通过图片、动画、声音、图像、文字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和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比如:在给学生进行有关于星座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用遮光布把教室设置成夜晚的模式,然后利用投影仪或者是星空灯将教室里的天花板点缀成星空的情景。同时还可以利用手机或者音响等来播放夏季的蝉鸣蛙叫声,秋天的落叶声,冬天北风的呼啸声,春天的鸟叫声等等。让学生随意的坐在教室的地板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空旷的星空之下,然后给学生讲解星座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学习印象还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将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1]。
        2信息技术和情境化教学相结合
        科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教师就应该利用科学的这个学科特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音、视频、图片、动画等来创建教学情境。将复杂的难以用语言讲述和理解的教学知识,通过情境化的设置,将复杂的知识简洁化、不可见的可见化,静态为动态,抽象的具体化。比如:在学习太阳系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创设情境。太阳系本就是我们普通人摸不到看不到的,但是因为科学的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给学生,让这个概念性的知识更加的便于理解和掌握。


教师通过一张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到达太阳呢?学生会回答:“我们可以乘坐宇宙飞船”然后教师就将自己准备的宇宙飞船课件打开,通过模拟让学生登上宇宙飞船然后体验宇宙飞船的发射场景,用多媒体来播放宇宙飞船发射声音来增强情境氛围。教师在转换场景图片时还可以增加语言,比如说:“飞船现在已经冲破了大气层”“现在飞船已经离开地球了”等等。当到达太阳时,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版的太阳自我介绍引入太阳有八大行星,再播放八大行星的动画版自我介绍。在这里也是参考了科学绘本《神奇校车》的一些理念,让学生每一堂科学课程的学习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探险和旅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让课堂的学习内容更丰富,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的宽松、自由、有趣,让小学生在课堂就像进行了一次太空旅行一样。这种方式就非常考验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所以科学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进行使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增加科学的实验性
        1通过缩放功能,实现对微观和宏观事物的观察
        小学的科学课程区别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科学具有实验性。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很多都是建立于科学的实验基础之上的。但因为小学的科学实验有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使小学科学教师会淡化实验这个环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弥补这个短板。比如:在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事物的时候,很多小学会因为显微镜数量不足,或放大倍数不够,小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观察到微小事物的具体形态。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将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事物形态投影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观察具体目标是什么。又比如:在让学生了解水生物的时候,因为它不容易被观察到,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水生物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学习[2]。
        2利用时间转换功能来帮助完成漫长的实验
        信息化的技术可以捕捉瞬间和漫长的事物发展过程。小学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实验需要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摄像、剪接、慢放等技术将实验的结果更好的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能很好的为学生展现实验的整个过程还能突出实验的重要知识内容,也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比如:在小学科学学习关于铁会生锈的实验时,生锈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教师使用课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直观清楚的看到生锈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铁生锈要具备的条件是哪些。又比如:学习昼夜在对动植物影响的内容时,学生不能够在一堂课的时间连续的观察到植物或者动物的变化,教师就在学生观察了一天之后,通过将植物一天的变化过程拍摄下来,经过后期的处理在课堂进行播放,就很容易让学生了解植物一天中连续的变化过程。还可以通过慢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等,这些方式都利于学生对微观事物的了解和掌握。
        结语:
        由上可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成果。并且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弥补很多科学教学的短板。便于教师创建好的教学环境,还能通过多维度立体的教学活动带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进行实践,将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入到科学的教学课堂中,以促进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蒋珏.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3):67-68.
[2]陈小卫.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0(1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